2019年第一期总第23期

  • 发布时间:2019-04-22
  • |
  • 作者:暂无
  • |
  • 阅读次数:

本期要目

浙江人工智能政策盘点:12条政策聚集AI人才

西安:扎实加强文化建设 以文化自信拓展城市内涵

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就业优先"背后的"最大民生"

  聚焦两会:“国家账本”传递2019年国计民生十大信号

796件套中国流失文物回归背后,意大利这样保护文化遗产

故宫牵手首都机场为新国门注入文化之魂

以智慧城市 构建绿色城市

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按下快进键 短板仍存需因地制宜

 

 

 

 

 

 

 

 

西 安 图 书 馆 编

­­­­­­­­­­­­­­­­­

 

 

 

 

 

西安决策参考 2019年第1 总第23

地址:西安市未央路145号 邮编:710018 电话:86521355-8202 传真:86521358  邮箱:xt_ckzx2012@163.com

­­­­­­­­­­­­­­­­­­­­

一、时事热点

1、聚焦两会:坚定文化自信 用明德引领风尚

2、雒树刚:用两年时间基本解决旅游厕所少和脏的问题

3、探索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这些城市将迎重大利好

4、浙江人工智能政策盘点:12条政策聚集AI人才

5、人民日报关注垃圾分类:上海上航居民区啃下硬骨头

二、关注西安

1、西安:扎实加强文化建设 以文化自信拓展城市内涵

2、逾144亿元:西安年的“吸金力”

3、 “洋年货”热销西安,中欧班列“运来”别样新春

4、西安市聚力打造“双创”升级版

5、西安市印发方案 从九大方面打造乡村文化振兴西安样板

三、聚焦民生

1、聚焦两会:“国家账本”传递2019年国计民生十大信号

2、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就业优先"背后的"最大民生"

3、上海:2019年更多救命救急药将纳入医保

4、教育部2019年教育清单中 这34项重点工作位列其中

5、国家卫健委:鼓励探索独生子女护理假 11省份独生子女护理假相关规定

四、城市文化

1、地方“两会”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2796件套中国流失文物回归背后,意大利这样保护文化遗产

3、故宫牵手首都机场为新国门注入文化之魂

4非遗+旅游: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你

5、成都熊猫 对话全球

五、城市管理

1、以智慧城市 构建绿色城市

2、都市圈时代来了

3、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按下快进键 短板仍存需因地制宜

4、用心服务一座城 武汉让城市管理走进民心

5、厦门:提高城市承载力 提升人民幸福感

 

 

 

 

一、时事热点

1、聚焦两会:坚定文化自信 用明德引领风尚

来源:央广网    2019年03月05日

 

一年一度春,年年又不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日下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联组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新时代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习近平与委员座谈交流时强调,国家和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和哲学社科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全局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几年来两大界别明方向、正导向,转作风、树新风,出精品、育人才,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要继续坚持与时代同步,承担记录、书写、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描绘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习近平还指出,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这一根本问题。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要反映观照现实,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作出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部署,也有许多意味深长的精妙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每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的首个“下团组”活动就是参加政协联组会,与政协委员共商国是。政协委员代表性强、联系面广、覆盖面大,习近平同他们交流的话题也十分广泛,许多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都涵盖其中。

走心的话语、殷殷地关切。“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是习近平对政协委员们提出的殷切期望。他要求委员“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已成为新时期政协履职尽责的重要遵循。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70年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中华民族史和世界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大家深刻反映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

大地暖气吹,万木竞苏荣。政协委员与这个春天一同意气风发,昂首前行。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汇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需要广泛凝聚共识、不断增进团结。新时代呼唤着文学、艺术和理论界,用情用心用力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开创文艺和社科事业新气象。

 

2、雒树刚:用两年时间基本解决旅游厕所少和脏的问题

来源:新京报    2019年03月08日

3月8日下午,在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之后,“部长通道”再次开启。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表示,旅游厕所革命已经实施了4年,我们准备再用两年时间,基本解决旅游厕所少和旅游厕所脏的问题。

“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我们要创造更加舒适、便利的旅游环境。”雒树刚说,去年我国境内旅游的人数是55亿人次,也就是说,一年人均要出游四次,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大众旅游时代。

  雒树刚表示,旅游已经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必需品。旅游既是大产业,又是大民生,所以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旅游、汤养旅游等等旅游的新业态。要大力改善旅游场所的基础设施,提高旅游场所的接待和服务水平,使我们的旅游环境更加个性化、舒适化、便利化,要推动公共服务进旅游场所,统筹实施一批文化和旅游的惠民项目。要深入进行旅游厕所革命,要加大旅游厕所的建设力度。

“去年一共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达3万个,旅游厕所革命已经实施了4年,我们准备再用两年时间,基本解决旅游厕所少和旅游厕所脏的问题。”雒树刚说。

 

3、探索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这些城市将迎重大利好

来源:一财网    2019年02月23日

 

到2020年实现1亿人在城镇落户是新型城镇化重要目标。目前来看,这一任务有望提前完成。

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公安部新闻中心、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官方微博“中国警方在线”发布的新闻稿显示,公安部2月21日召开全国治安管理工作座谈会,公安部副部长孙力军在会上讲话时表示,要全面深化以户籍制度为重点的治安管理改革,加快建立新型户籍制度。除落户超大、特大城市和跨省迁移户口实行审批制外,积极探索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孙力军说,要加快完善户口迁移政策。按照“自愿、分类、有序”原则,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放开重点群体落户限制,尤其是要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统筹普通劳动者落户和各类人才落户,争取提前完成1亿人进城落户的任务。要结合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探索实行城市群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制度,努力实现城市群户籍政策的一体化调整。要探索实行农业转移人口“宜城则城、宜乡则乡、来去自由”的落户政策,为改善农村人口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孙力军表示,要加快建立新型户籍制度。要在认真总结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除落户超大、特大城市和跨省迁移户口实行审批制外,积极探索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这个会议蕴含着很多重要的信息。其中,相比审批制,实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是一个重大变化。这里面的一个前提是除落户超大、特大城市和跨省迁移户口实行审批制外,也就是说,未来广大中小城市包括不少二线城市落户将变得十分简单。

  那么先来说说什么是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根据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 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需要说明的是城区人口的概念。根据“通知”,城区是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而市辖区内的农村地带,并不计入城区范畴。

  也就说,市辖区人口并不等于城区人口。比如合肥去年4个市辖区人口394万,但并不等于合肥城区人口有394万。武汉市辖区人口达到了1089万,但不等于武汉就是超大城市,因为市辖区内还有很多农村地带和农村人口。

  目前住建部每年出版的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是对各大城市城区人口的最为详细的统计。根据《2016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结合公开资料,统计梳理发现,目前城区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有12座,除了北上广深外,还有天津、重庆、武汉、成都、南京、郑州、杭州和沈阳。

  其中截至目前,我国中心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大关的仍然只有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天津、重庆、武汉、成都、南京、郑州、杭州和沈阳为特大城市。

  也就是说,未来除了这12个城市外,其他城市都有望实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这不仅仅是三四五线城市,还包括了不少二线城市,如苏州、合肥、济南、长沙、厦门、宁波、福州、东莞、青岛、西安、大连、昆明、南昌、石家庄等城市,未来这些城市户籍人口有望快速增加。

  尤其是,像中西部的很多省会城市,对省内其他地市的人来说有较强的吸引力,这些省会城市都在努力的打造强省会。一旦实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这些城市的人口将快速增长。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发展阶段不一样,在中西部进入到工业化后期之前,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增长极,以增长极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由于每个省份最好的研发、高教、金融等要素资源主要集中在省会,因此如何突出省会的带动引领作用就十分关键。彭智敏说,现在弱一点的省会比如南昌等城市也在积极凸显省会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

  今年的江西省政府工作报题提出,要高标准提升“引领圈”。编制大南昌都市圈“1+5”发展规划,出台支持大南昌都市圈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理顺赣江新区管理体制。

  这些二线城市的发展前景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对第一财经分析,除了京沪这样的超大城市在严格控制人口、进行非核心功能疏解外,其他二线城市的人口还将快速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对房地产企业来说,这些二线城市将成为发展重点。今年以来,很多地产巨头拿地也纷纷从三四线城市回归到二线城市。

  地方户籍新政密集出台 1亿人进城落户或提前完成

与此相对应的是,当前,二线城市的落户政策正在不断放开放宽。2月18日,南昌经开区启动2019“春风行动”招聘周活动,提供岗位达10000余个。根据南昌最新落户政策,在南昌市大中专、职业技工院校就读学生,凭新生入学通知书或在校学习证明办理落户;全国其他院校就读学生需将户口迁入南昌市的,可按在南昌市就读学生同等条件办理。

2月13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放宽我市部分户籍准入条件的通知》。这也是西安不到两年7次升级调整户籍政策。此次通知明确具有本科(含)以上学历的,不受年龄限制;具有本科(不含)以下学历的,年龄在45周岁(含)以下。全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教育部学信网在册人员),均可迁入该市落户。

今年以来,至少有6个城市出台了落户新政,放宽落户条件。不光是二线城市,现如今,不光是二三线城市,就连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也加入到吸引人才、放松落户的行列中。

其中,在深圳,继去年6月实现大学毕业生引进“秒批”后,今年2月28日深圳将正式实施在职人才引进和落户深圳“秒批”,主要包括高层次人才、学历类人才、技能类人才、留学回国人员和博士后4类。

在广州,今年1月11日下午,广州市发改委联合广州市人社局、市来穗人员局及市公安局共同发布了广州市新一轮迁入户政策体系。其中,本科以上,不超过40岁即可落户。

广东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说,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广深放开落户条件,可以重点解决已经在本地居住就业的人转化为本地户口,获得本地市民待遇,这也是落实国家落户政策的体现。另一方面,通过放开落户政策,加快外来人口的市民化,让这些外来人口留在当地,会增加对教育、职业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拉动空间。

实现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是2014年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的目标。根据前述会议,将争取提前完成1亿人进城落户的任务。同时结合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探索实行城市群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制度,努力实现城市群户籍政策的一体化调整。

本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也提到,要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统筹推进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市民化,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推动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共建。

 

4、浙江人工智能政策盘点:12条政策聚集AI人才

来源:澎湃新闻    2019年02月23日

 

浙江省印发了《浙江省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计划到2022年,在关键领域、基础能力、企业培育、支撑体系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成为全国领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引领区、产业发展示范区和创新发展新高地。这是继2017年底出台《浙江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后,浙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重要政策。

浙江省的人工智能政策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和企业培育,为聚集人才出台了12条政策,欲设立10亿元人工智能人才产业发展母基金。除此之外,浙江省把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安全和社会问题研究纳入到了政策规划当中。

在《发展规划》的基础上,2019年新出台的《行动计划》给出了更为具体且完善的人工智能行动目标——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基础能力显著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突出、支撑体系基本建立。

总体来看,行动目标既涉及底层的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研究,如聚焦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混合增强智能、群体智能等比较优势领域,又重视企业培育和体系建设。

其中,《行动计划》特别明确了企业培育的重要性,指出浙江省计划培育10家以上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100家以上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标杆企业,500家以上人工智能细分领域专精特中小企业。

在培育创新性企业的实施路径上,《行动计划》支持阿里、吉利、海康等智能制造、智能软硬件、智慧金融、智慧物流等龙头企业整合资源,打造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着力培育智能安防、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人工智能行业标杆企业;并计划面向全球吸引优秀的人工智能创业团队、孵化机构和各类投资机构,支持人工智能行业领军企业和高校院所优秀人才等投身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培育人工智能细分领域有竞争力的专精特中小企业。

另外,《行动计划》还将打造一批创新中心作为发展重点,积极推进科学大装置建设、争取引进国内外著名高校合作办学。

《行动计划》指出,浙江省将大力推进之江实验室、阿里巴巴达摩院等建设,加快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积极推进自主可控智能云平台量子计算等大科学装置建设,部署网络安全攻防靶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等关键技术验证平台;推进名校名院名所建设,积极争取引进国内外著名高校来浙合作办学,建设若干世界一流人工智能科研院所。

12条政策聚集AI人才

人工智能行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也是顶尖人才争夺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面对这种情况,浙江省在2017年7月出台了针对人工智能人才的12条政策——《浙江省人工智能人才12条政策》(以下简称《12条政策》)。

《12条政策》指出,浙江省将建立全球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数据库,为用人单位精准对接,靶向引进人工智能人才提供服务。

在资本方面,浙江省预计设立10亿元人工智能人才产业发展母基金、5千万元人工智能天使基金,重点支持人工智能领域、青年人才和初创企业。

在财税政策方面,支持人工智能企业优先申报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股权激励和分红技术服务,转让的税收优惠等政策。

在渠道方面,开展人工智能领域专项性引进行动,争取每年引进10个顶尖人才团队,聘请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专家,组建人工智能TOP30专家团,鼓励各地和高校企业在海内外城市设立引才工作站。

在培养体系方面,浙江省支持高校建设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和专业,扩大人工智能方向研究生的培养规模。

在优化服务方面,人工智能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团队要有市和县人才办专人联系,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档、一企一策,量身制定支持政策。

据悉,浙江计划用五年的时间集聚50位国际顶尖的人工智能人才,500位科技创业的人才,还有1000位高端研发人才等。

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研究

与2019年的《行动计划》相似,2017年12月出台的《浙江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也涉及到人工智能学界至工业界的各个方面。

当时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22年,浙江在人工智能基础前沿理论、核心技术、支撑平台、创新应用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人工智能总体技术与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并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具体而言,浙江省计划培育20家国内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形成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500亿元以上,带动相关产业规模5000亿元以上;培育100家应用推广服务型企业,10个以上行业应用试点,10个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县、高新技术园区和特殊小镇;布局建设5个形式多样、机制灵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研发平台并推动成为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平台。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任务上,《发展规划》指出,要重点突破核心基础理论和技术瓶颈、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化、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推动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培育一批人工智能创新性企业、培育引进一批人工智能高端人才。

《发展规划》的一大亮点在于,把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安全和社会问题研究纳入了发展人工智能的保障措施。

《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安全和社会问题研究,重点围绕自动驾驶、服务机器人等应用基础较好的细分领域,加快推动制定相关安全管理法规。加强对人工智能潜在危害与收益的评估,构建人工智能复杂场景下突发事件的解决方案。积极参与与机器人异化和安全监管等人工智能重大共性问题研究,注重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强化人工智能产品和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

除了省一级的人工智能政策,杭州市也曾出台人工智能相关规划。

2016年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提出,强攻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能源汽车等比较优势明显的中高端产业,促进产业智慧化与智慧产业化深入融合;利用环境科学与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开展流域水生态、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安全的基础研究与信息库建设。

2017年,《杭州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指出,对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予以重点支持。

 

5、人民日报关注垃圾分类:上海上航居民区啃下硬骨头

来源:澎湃新闻    2019年02月25日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如何让全民参与垃圾综合处理?如何应用新技术精细化、智能化地进行垃圾分类?本版从今天起推出“社会治理在身边·垃圾分类新时尚”系列报道,分别介绍城市、农村、景区开展垃圾分类的故事,提供借鉴。

早晨9点,上海市长宁区程家桥街道上航新村,年过七旬的顾林娣拎着3袋垃圾,来到小区垃圾箱房。

厨余垃圾拆袋后倒入棕色的湿垃圾桶,其他垃圾投入黑色的干垃圾桶,报纸和饮料瓶投入蓝色可回收垃圾桶。顾阿姨投完垃圾,穿着绿马甲的志愿者接过她的“绿色账户卡”,为她刷卡积分。账户积分通过网络即时传到后台系统,攒到一定分数,就可兑换米面油等奖品。

被问到垃圾分类“烦不烦,难不难”,顾阿姨笑答:“不嫌烦。垃圾分类之后,小区环境确实比以前干净多了,很值得。现在,家里备了三四个垃圾桶,出门前就分好了。”

啃硬骨头,实施“美加净”变身计划

20184月,上海出台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居民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可是在上航新村搞试点时,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支持率只有30%

在小区实行垃圾分类的第一天,志愿者老张就差点跟老乡起冲突。平时跟自己关系不错的老乡,拿着混装垃圾,习惯性地随手一扔。老张指着不同颜色的垃圾箱,教对方怎么分类投放,老乡翻了脸:“在这儿分好了,到后头还不是混在一起?”

上航居民区共有5个独立小区,包括售后公房、商品房、外销房、别墅和部队小区等不同产权类型,常住人口2118人,外来人口1050人,人员构成和物业管理各不相同。工作不好做,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源却态度坚决:“就是要在反对声最大的地方搞试点,把硬骨头啃下来。”

街道工作人员分析,居民的抵触,一半是借口,是怕麻烦;但另一半却也是实情,大家讨厌白做,怕前头分了后头混。

找出病灶,就好办了。怕后头混,就督促清运公司严格执行分装分运,让大伙看个明明白白。撤走原先分散在小区各处的28个垃圾桶,让大家集中在垃圾箱房投放,同时实施“美加净”变身计划:“美”化外观,“加”装水斗、雨棚、休息间等便民设施,保证箱房洁“净”。“得让居民们感觉到,我们是用心的、认真的。”张源说。

垃圾箱房右边,是绿色账户积分自动兑换机,只要居民坚持垃圾分类,就能给予奖励;对面,是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墙和公示栏,街道干部逮着机会,就给路过的居民讲上一番。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到201812月,程家桥街道辖区全部42个小区均已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同时,居民支持率超过95%,投放准确率达98%

让居民听得懂、做得了、看得见

让居民改变习惯,分类投放,难点还在说服上。为了使居民“听得懂、做得了、看得见”,街道和居委下足了功夫。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居民区成立“暖心之家”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带动一批热心居民参与,由在职党员、退休党员、楼组长、楼代表、外来租户、红领巾先锋队不同人群组成6支志愿者宣传队。

每个月的垃圾减量数字都会制成图表,贴在小区公示栏里。居委会还筹划在小区绿地里搞块试验地,用湿垃圾沤肥养花种菜,让居民直观感受垃圾分类对环境的贡献。上航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朱雪菊自制表格,为小区每户人家建立了垃圾分类档案,详细记录家庭人员构成、年龄、职业、对垃圾分类的知晓度和接受度。

为了方便居民在家先行分类,街道专门请人设计了家用干湿分类垃圾桶。志愿者每户人家要上三次门——先送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再送“绿色账户积分卡”,最后送干湿垃圾分类桶。每次上门,都会进行一次动员和提醒。

部队小区老干部年龄大、聘请家政服务人员多,居委会就印制字体较大、图文并茂的宣传单页上门演示,组织保姆进行专场培训。对外来租户较多的小区,走访周边房产中介,要求在签订租房合同时告知租户垃圾分类义务。

发现小区绿化带里有乱扔的饭盒,志愿者拍照留证,根据外卖单上的地址信息,把照片和提醒条贴在大楼门廊。事主看见,往往羞臊脸红,大抵不愿再犯。

上航小区里住着不少在附近虹桥机场上班的空中乘务员。街道与航管局、机场集团、航空公司等41家相关单位组建航空行业党建联盟,将垃圾分类纳入管理。有4位合租的空姐,起初常投放混合垃圾,还和志愿者发生口角。朱雪菊出马了,对空姐们说:“道理我们讲了这么多,你们还是听不进去,那我们就去航空公司评评理。”姑娘们愣了,第二天主动找居委会认错道歉,并要求加入志愿者队伍。

垃圾减量线也是社区治理水平线

1121日情况:投放总人次267人,投放率86%,准确率100%,积分刷卡人次248(占全天总人次93%),积分指导记录员沈玉兰……”每天晚上8点,这样的短信都会准时发送到“绿色账户志愿者”微信群。

在上航小区,垃圾分类投放、装运、统计、反馈各个环节,都有各自的工作微信群和规范。朱雪菊办公柜里的十几本文件夹,凝聚着大家总结形成的8项制度,即工作例会制度、培训制度、台账登记制度、数据分析制度、减量公示制度、固守巡查制度、监督考核制度和考核激励制度。这些制度有助于垃圾分类的长效管理。

街道聘请第三方专业公司,对试点小区的垃圾减量进行日统计、周分析、月汇总,试图探究数字背后的规律。结果表明,一些小区在试点垃圾分类的第二周、第三周,垃圾减量线就会出现波动,甚至下降。分析发现,这是因为投放的新鲜感减弱了、疲劳感加强了,这与行为心理学中新习惯养成的“21天效应”相吻合。于是,在后续推广时,就对这一时间区间给予更多关注,在小区中进行再动员、再巩固。

在推行垃圾分类的过程中,还产生了一些意外效应。一次,志愿者通过居民垃圾台账,发现一位独居老人两天没有扔垃圾。上门一看,原来老人发了病,躺在床上起不了身,志愿者赶忙打电话,通知了其家人。

通过垃圾分类宣传动员的多次走访,朱雪菊的手机里存下了200多户居民的电话,掌握了小区有困难和特殊需要家庭的具体情况。“从进不了居民家门,到看见大家热情的眼神,强化了我们工作的信心和动力。”

心近了,事就好办了。

负责积分刷卡的志愿者,常连续几小时保持一个姿势,十分辛苦。擅长手工制作的老党员朱庆辰看在眼里,花了几天时间画图纸、找材料,制作了一款“卡槽机”。志愿者只需将扫码手机固定在机器上,居民就可以将自己的手机对准扫描,为志愿者“减负”。

96岁的周孝珠,主动要求参加志愿服务:“我身体硬朗,能帮上忙。”还有许多夫妻档、婆媳档、爷孙档、全家档志愿者,在小区里涌现。

社区干部在调研时,切实感受到了民心的变化。有的居民最初不理解垃圾分类,后来却主动提出做志愿者;小区的“垃圾角”变成了居民的“聊天角”;非试点小区居民看到试点小区的环境变化,主动问社区干部:“啥时候到我们小区来试点呢?”

“没想到,抓垃圾减量,抓出了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呢!”张源说,“垃圾减量线,不就是社区治理水平线吗?”

 

二、关注西安

1、西安:扎实加强文化建设 以文化自信拓展城市内涵

来源:西安晚报    2019年02月28日

     

文化是城市之魂。这是千年古都西安的绝对优势资源,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力。西安,迎接世界的姿态,一如古都千年之气派。尤其是近两年来,古城西安在城市建设及发展过程中,始终将西安独特的文化自信作为第一优势,充分展示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非凡意义。西安一如千年前的国际化大都市,传统与现代的火花在这里碰撞、交融,结出了累累文化硕果,声名远播至世界各地。

     全国文明城市 西安最具幸福感

     泛舟于城墙下的护城河,看两岸浮光跃金;漫步在大雁塔下的现代唐人街回味盛唐,看街道流光璀璨;徜徉在诗经里的仿古小镇,看雾气升腾仙气袅袅……这是一座令古今中外无数人为之神往的城市,在世界民族之林拥有着独树一帜的气质与风格,生活在西安的幸福与惬意,是太多西安的市民、外地游人和国际友人由衷的感慨。这两年来,落户西安的外地客商和高学历毕业生呈爆发式增长。不仅如此,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专家学者、工程师、教师、餐厅老板等各行各业的国际友人,也纷纷带着家人来到西安工作、生活,在这里安家落户,落地生根。

     西安是以何种魅力令海内外惊艳,成功跻身国际化大都市的?可以说,这两年是西安最流光溢彩的两年。率先启动的“烟头不落地,西安更美丽”活动,成功将西安打造成一座街道干净、市容整洁的花园城市。全市上下党员干部率先发挥王进喜精神、焦裕禄精神,带头上街捡烟头,大扫除,将西安环境的美观与卫生程度,当作经营城市的第一要务。这座城市的角落被擦亮了,卫生死角不见了,街道翻新了,灯光明亮了,花朵与绿植簇拥着主干道。唐延路绿化带中央金色向日葵成为一道酷似梵高油画般独特的风景。

    “烟头不落地”活动在全体市民中产生了一股榜样的力量,全市上下自觉自愿地为这座城市贡献着自己的努力。“车让人”的倡议发出之后,全市车辆响应速度之快令人惊叹,道路安全指数直线上升。西安行人第一次可以毫无忧虑地走在街道上,不再担心躲避过往车辆,这是人性的善意被放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礼让三先,像爱护自己的心脏一样维护着这座城市的健康运转,这是城市高度文明的标志,西安市民这样的觉悟,正在与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城市接轨。这一次,城市和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与改造有目共睹,西安又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及最具幸福感城市。

      追寻城市文化根脉 找到旅游增长爆点

      我们时常站在历史的节点上去回望长安,回望这一座拥有无限荣耀的辉煌之城,雕栏玉砌、楼台轩榭装点的雄伟之城,文化璀璨、满腹经纶的博学之城,广纳宾朋、热情待客的开放之城……2018年是唐都长安建城1400周年,在这一时期,市委、市政府邀大批专家学者举办的1400年唐都长安纪念活动,大规模、系统化地对唐都长安的历史进行了一次梳理,西安的城市内涵被深度挖掘。

      在千年历史底蕴的光环笼罩中,西安频频聚焦着世界的目光。2019年,“西安年·最中国”活动一跃成为最具潜质的文化IP,刷屏全国、惊艳全球,成为营销城市的经典案例。来自春节发源地那些过往的历史和春节的味道,被内化在城市的广场里、高楼里、美食里、景区里、闪烁的霓虹灯里、鲜为人知的街巷里、热腾腾的烟火气里……西安年展现出的西安气象、中国气派,古朴又时尚、厚重又现代、传统又国际,古雅与潮流同时交融于此。航拍器掠过西安上空呈现出撩人的夜景,街道上有一望无际的莲花灯、在灯幕中有抱着吉他弹唱英文民谣的歌手、悬浮直立在现代唐人街上的“兵马俑铜像”……人们惊叹这座城市市井街巷里的种种奇妙和城市景观厚重磅礴的气象。这座城市的夜不仅仅拥有典雅庄重的璀璨,更跳跃着现代与科幻的气息。被光影技术渲染过的城市华美绝伦,姿容万千。截至记者发稿时,仅抖音短视频APP上“西安年·最中国”播放量已破3亿次。我市重点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再创新高。在已经公布春节旅游收入的30个全国热点旅游城市中,成都、重庆、西安、广州、三亚、深圳6个城市收入破百亿元。

      这一次, “西安年·最中国”系列活动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离不开市委、市政府面向全球推介西安。据介绍,2018年上半年,我市就启动了己亥“西安年·最中国”系列活动的策划工作,研究确定了“标志性、国际范、科技风、地方味”的活动主题,推动实施亮化、美化城市工程。春节前夕,赴日本东京进行了2019“西安年·最中国”专题推介,并在全国14个主要城市开展营销宣传。25日,“来西安过中国年”活动巨幅广告赫然出现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纳斯达克大屏。26日,西安新春幸福大团圆活动正式启动,来自美国、加拿大等海外达人、华人华侨代表近百人,向世界传播西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时代新风貌。这些举措,都是对西安城市名片的完美推介,更让这座千年古都、历史名城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了吸引海内外来客,西安同样注重走出去战略。2018927日,在法国里昂举办的第二届中法文化论坛迎来了“西安日”的活动,活动日现场,来自西安的艺术家们通过绘画、剪纸、歌舞等多种表现形式为法国人展示了古城西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万亿级文旅产业共赢发展 丝路文化高地现雏形

      书店+咖啡+交响乐+话剧+博物馆的游览攻略,无论在世界任何一座城市,都将是一场完美的文艺之旅。如今在西安,全城各个角落都能轻松实现这些文艺之旅。底气来源于优质硬件设施的飞跃式发展——截至2019年年初,全城已拥有百家博物馆、千座书城、千家咖啡馆、数十家剧场剧院;软件环境更加优越,国内外一流交响乐、户外公演、音乐节、音乐剧、话剧、民乐、惠民演出、综艺晚会轮番上演,令人目不暇接。2018年,西安明确提出着力打造“3+1”万亿级大产业,即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新能源汽车和航空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以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为主的商贸物流业,以及万亿级文化旅游大产业。城市文化IP与城市旅游IP和谐共融、相携发展、力求共赢,逐渐成为西安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这两年来,市委、市政府致力于将西安打造成书香之城、音乐之城、博物馆之城,极具西安特色的文化品牌效应与口碑已然在百姓及无数海内外嘉宾游人心目中树立起来。西安市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经过这两年的深度发展,一座丝路文化高地已然初现雏形:书店是都市生活中最能休憩心灵的世外桃源,是近在咫尺的“诗与远方”。西安市在《建设“书香之城”实施方案》中,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以“促进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之城”为主题,将西安建设成“阅读之城,书香之城”。西安各大商圈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对各业态占比进行重新调整,保证文化产业占比。24小时书店、文创书店、主题书店、社区书店等别具特色的书店相继在西安出现,各大购物中心也借此刮起了一股以打造特色书店为导向的文创文化风。短短一年时间,西安的书店发展到了1927家,跃居全国第5。北郊蓝海风·漫巷的百米透明书墙、曲江唐城墙遗址公园几乎透明的 “阅己书屋”,都成为全新的网红地标,在18日,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主办的、集聚了全国数百名书店行业大咖的书店行业权威盛会——“2019中国书店大会暨2018时代出版·中国书店年度致敬盛典”上,西安从全国各大城市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场最重要的奖项“2018中国书店之都”。

      再看西安的博物馆数量之众。如今的西安拥有125座博物馆,包括34座国有博物馆、45座行业博物馆、46座非国有博物馆。今年《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总体方案》出台之后,提出“两轴一带、四心六区”的规划布局理念,从周秦汉唐到红色记忆再到工业遗产,这个城市的历史记忆、文化自信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与彰显。真正搭建起了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空间构架,使西安真正成为一座“随时可闻、随地可见、随机可讲”的“天然历史博物馆”。

      音乐之城,是对一座城市的赞美之词,意味着一座城市弥漫着高雅、浪漫、古典、开放的气息。当古典与现代、传统与流行的音符回荡在西安,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常态,这座文化古都难得一见的浪漫气质,便渐渐显露了出来。《西安市建设“音乐之城”实施方案》出台后,音乐正在悄然成为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与外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第16届西安国际音乐节吸引了海量来自海内外的一线明星团体来到西安,为西安乃至周边省份的观众奉上大批重量级演出。而草莓音乐节、西安交响乐团户外公演,每场都会吸引数万市民游人的目光,层次多样、种类丰富的音乐环境,正在逐渐成为西安这座城市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来自日本的著名小提琴家、联合国和平大使宓多里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么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这么多非常有音乐天分的年轻人,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有这样的机会提供给年轻艺术家,这是这座城市未来发展音乐事业的巨大潜力。”

      而文化体制的改革也给文化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活力,曲文投、西安秦腔剧院、西安演艺集团、曲江丫丫影视等一批文化领军企业在全国声名鹊起。尤其是打上“西安制造”标签的原创精品剧目,甚至成为一座城市的业界标杆:当《柳青》《麻醉师》两个改编自真实故事的话剧被搬上舞台时,剧中展露出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怀与道德情操感动了无数观众,引发观众的深度思考。当西安演艺集团旗下的西安话剧院携《麻醉师》亮相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时,更是获得无数业内外人士的高度赞誉……

近两年来,西安在文化发展方面的成就举不胜举,有目共睹,这些将全方位提升西安在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形象,并以文化品牌的升级带动文化产业的升级,为西安跻身世界名牌城市奠定更加良好的基础。

2、逾144亿元:西安年的“吸金力”

来源:陕西日报    2019年02月19日

 

再创新高!2019年春节假期西安旅游收入达144.78亿元,同比增长40.35%

中国年,最忆是西安。今年春节期间,五湖四海的游客来到西安过大年,游景区、品文化、赏花灯、逛庙会、听秦腔、吃美食、泡温泉……“西安年·最中国”为游客献上了精彩的节日盛宴。

红红火火的西安年叫响中国、惊艳世界。旅游接待量的大幅提升,人气爆棚带来的强大消费力,给西安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造就“西安年·最中国”强大“吸金力”的,是“西安年·最中国”这一品牌活动的日趋火爆和西安文化旅游产业的日臻成熟。

聚焦“深”

“老”年俗增添新“玩法”

“竟然这么热闹,我真没想到!”来自河南的游客王军连连称赞。正月初一,2019白鹿仓第二届中华绝技文化大庙会在西安白鹿原·白鹿仓景区拉开帷幕。

“说是逛庙会,其实更像是参加了一场大派对。这里不仅让我们体验到地道的民俗,还接触到很多新的内容,满足了全家人不同的游玩需求。”王军说。

既可以体味传统年俗,又能够体验多种文娱项目,这样一场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庙会自然也是年味足、人气旺。统计显示,仅正月初一,就有超过22万名游客来到白鹿仓景区逛庙会。

大唐西市春节文化庙会已连续举办了8届。今年的春节文化庙会充分挖掘和展现大唐西市独有的丝绸之路资源,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融合潮流元素,宣扬丝路文化、展示国际风情,打造独具特色的丝路品牌,进一步增强了市民和游客对“文化陕西”的认同感。

整合城市文化旅游资源,深度挖掘年文化,不断丰富传统年俗的形式,让“老”年俗在变得更好看、好玩的同时,也吸引了游客“买买买”。

春节假期,曲江新区共接待市民及游客约768.5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1.62亿元。其中,大唐不夜城·现代唐人街接待市民及游客约412.34万人次。

大唐不夜城·现代唐人街今年增加了很多节目表演和唐文化体验、科技体验场所,极大地促进了旅游消费。“在大唐不夜城逛完庙会后,我顺道就来大悦城商场逛逛。这里品牌多,还有折扣促销活动。我买了好几件衣服,还去影院看了贺岁片。来西安过年真是多重满足啊!”山东游客汪蕾告诉记者,仅她在现代唐人街周边游玩和购物的花费就超过了2000元。

聚焦“新”

传统节多了新“过法”

在新理念、新风尚的影响下,多元化的休闲度假成为今年春节消费的新方式。

春节期间,西安博物院里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游客们在这里可以体验舞狮、皮影制作、瓦当拓印、剪纸等文化活动,还可以参观西安博物院举办的“喜乐长安中国年——唐都长安年文化展”“盛唐丝蕴——唐代服饰主题静态展”等展览。

“博物馆里过大年”是西安年的亮点之一。春节假期,西安市134座博物馆共吸引了227.7万名游客。“我们不光玩得好,还增长了知识,在西安过了一个文化年,真是来值了。”重庆游客李彤说。

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的诗经里小镇,各式各样的诗礼文化体验活动让游客感受到浓浓的诗意。游客不仅能够看到周礼迎宾、周制婚礼展示以及诗乐舞演出,还可以体验簪花祈福、沐手抄诗等活动。

与此同时,休闲购物、温泉、滑雪等项目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西安汤峪旅游度假区接待市民和游客59.51万人次,蓝田竹林畔滑雪场接待市民和游客3.87万人次,白鹿原滑雪场接待市民和游客2.85万人次,临潼奥特莱斯接待市民和游客9.14万人次。

春节假期里,西安大型百货商场尤其是商业综合体日均客流量倍增,销售额增长显著。据匡算,春节假期,全市实现商品销售额约183.9亿元,同比增长15.66%

“我们的小吃档口只要一开,根本就停不下来,很多游客都要排队购买,生意比平时好了很多。”现代唐人街一家西安特色美食档口的老板刘军高兴地说。

受青睐的“西安味道”也带来了“真金白银”。春节期间,西安餐饮营业收入约15.5亿元,同比增长21.4%

聚焦“优”

“满城景”助推全域游

“西安年·最中国”浓厚的节日氛围带动了消费热潮,让西安在春节假期的旅游市场取得了不俗成绩。

在线旅行社携程旅游发布的《2019年春节旅游账单》显示,西安、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入选国内游消费力前十强城市,春节旅游单次国内游人均花费超过2700元。另外,西安还入选最受游客欢迎的国内旅游城市前十名。

从去年到今年,“西安年·最中国”的内涵在升级,在西安旅游选择更多、品质更优,这些都直接或间接激发了旅游消费潜力。现在,游客来西安除了热衷参观名胜古迹外,还向往去网红“打卡地”、开放式景区、公园及特色街区等,来一场古城深度游。

“西安越来越漂亮了。漫步古城很惬意、很享受。以前是逛完景点就回酒店待着,现在城市的夜景美、特色街区多,这几天晚上我没事就出去逛街,购物花费比景点门票费用多了好几倍。”甘肃游客马超说。

在高新区和曲江新区的创客街区、创业咖啡区等街区开展的创客集市、创意体验活动,同样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为西安年增添了科技风和时代范儿。

“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景区,看点多选择多。西安让我感受到这座城市对游客的人文关怀,很多细节做得很好,比如干净的公厕和酒店良好的服务。”福建游客谢静说。

据了解,为了让游客享受更加便捷的如厕服务,西安开放第三卫生间111座,上线旅游厕所至百度地图988个,鼓励400余家社会宾馆酒店免费开放厕所。

发展与创新为西安旅游带来新变化、新气象,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倾力打造“书香之城”“音乐之城”“博物馆之城”……将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发展全域旅游,满城皆景的西安正吸引着源源不断的游客。

 

3、“洋年货”热销西安,中欧班列“运来”别样新春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19年02月20日 

 

  来自俄罗斯的伏特加和巧克力、来自德国的厨具、来自西班牙的火腿和海鲜、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红花籽油和优质面粉……春节期间,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种产品集中亮相陕西西安长安号”(中欧班列)集装箱购物节,其中很多产品首次成为市民的年货

  洋货走进国人春节餐桌

  购物节从201810,一直延续到了2019,购物节活动承办方——西安陆港集团电子商贸公司总经理姜李博说,最早购物节打算只办一个月,但因为市民踊跃参与,所以购物节最终成为了年货节

  今年,人们在6000余平方米的室外场地选购自己钟爱的年货,数十家企业长期进驻长安号集装箱购物节。对很多企业而言,购物节已经成为企业向市民展示、推介自己产品的绝佳平台。

  据介绍,年货节上超过7成以上的商品都是经由11长安号中欧班列从国外40多个城市直接运回的。

  姜李博说:“大多数洋货其实并不贵,比如哈萨克斯坦的面粉,4斤包装的仅售19,要知道哈萨克斯坦的小麦品质在全球排在第7,比国产面粉价格高出10%左右,很多家庭在节日期间肯定愿意尝试一下。

  阿拉山口黑土地有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帝雄很看重这次购物节。20189月之前,他在哈萨克斯坦租赁50万公顷土地产出的小麦、菜籽所加工出的面粉和菜籽油,都是在当地直接销售的。看到国内的市场机遇,他开始申请通过国际联运的方式将产品运往中国境内。

  去年10,他看到中欧班列运行形势积极向好,尝试与西安陆港集团电子商贸公司合作。购物节高峰时每小时接待市民400人次。近三个月我的粮油产品在国内销售了2000余吨。我十分看好长安号的前景。吴帝雄说。

  长安号开行数等三项数据位居全国第一

  20131128,“长安号国际集装箱货运班列从西安港——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发车,宣告新欧亚大陆桥20多年来通而不畅历史的终结。

  到2018,“长安号创造了三项全国第一:全年开行1235,实载开行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全年到发51383,其中重车51355,重载率99.9%,位居全国第一;全年运送货物120.2万吨,在全国开行中欧班列的59个城市中独占鳌头。

  不少业内人士分析称,“长安号之所以在5年时间里被逐渐培育成一个安全、高效、便捷的国际进出口贸易大通道,主要与两方面原因有关。

  一方面是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上广交朋友。201741,西安至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中欧班列正式开行,班列全程9312公里,运行17天左右,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和匈牙利5个国家。这条线路比原来陕西出口欧洲的货物通过铁海联运到达欧洲整整压缩了30多天的时间。

  201711,西安到芬兰科沃拉的中欧班列始发,这让我国与北欧的一个铁路枢纽城市紧密相连。科沃拉如今已把长安号列车放进城市宣传片中,将其视为科沃拉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对来自内蒙古的小伙子元朝辉来说,“长安号正让他的跨境电商创业之路越走越宽。

  因为爱情,元朝辉和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姑娘阿妮塔走到了一起。因为阿妮塔此前经常收到国内亲友在中国代购商品的需求,元朝辉发现了一带一路上的市场机遇。

  开始用邮递,到货非常慢,经常是夏天客户订的裙子,冬天他们才能收到。后来用公路运输,但成本很高。元朝辉说,“再后来货物搭上了长安号’,一个20吨的集装箱,运费还不到3万元,货品到阿拉木图的时间,也由此前的一个月缩短到现在的5天左右。

  2018,元朝辉运营的丝路城跨国电商平台出口额突破1亿美元。除了阿拉木图外,元朝辉现在还在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俄罗斯莫斯科、叶卡捷琳堡、新西伯利亚等4个城市建立了电商海外仓(分拣中心)“‘长安号就是一个大动脉,而企业就是小的毛细血管。长安号开到哪里,我就会把我的商品卖到哪里!”元朝辉说。

  另一方面是改革创新,为相关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此前,国际货运专列报关时,需要一箱一报,而西安海关利用陕西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通过舱单归并一票报关,这大大节省了企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据估算,“舱单归并与以往的一箱一报相比,大约能为企业节省90%以上通关费用。目前,这一做法已在全国其他自贸试验区内迅速推广。

  西安打造向西开放桥头堡

  在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卢山冰看来,“长安号带来洋年货”,这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节日选择,而且还极大提高了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幸福指数。

  我们的火车开到霍尔果斯,哈萨克斯坦那段的运输的利润留给当地人赚,到了欧洲那边,欧洲的公司再赚钱,国际贸易大通道不是我们一家的,沿线国家和地区都在享受中欧班列迅速发展的利润和福利。卢山冰说。

  西安市副市长高杲说,这只是西安发展外向型经济、打造立体交通物流网络的一个缩影。

  西安依托航空枢纽打造空中丝绸之路”,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共开通赫尔辛基、巴黎、罗马等国际(地区)航线58,开通了至阿姆斯特丹、哈恩、芝加哥等十余条全货运航线。集公路、铁路、航空于一体的立体丝绸之路已经形成。

  改革开放看深圳,‘一带一路看西安。2018,西安GDP首次突破8000亿元,经济增速超过8%,这说明西安正通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激发经济活力

 

4、西安市聚力打造“双创”升级版

来源:西安日报    2019年03月08日

   

近日从西安市科技局获悉,今年西安市将统筹做好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和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聚力打造“双创”升级版,推动创业载体从数量向质量转变,提升“创业西安”城市品牌影响力。

记者了解到,去年西安市扎实落实“创业西安行”活动。按照《“创业西安”行动计划(20172021)》,制定印发“创业西安行”年度活动方案,坚持市区县联动,分别协调落实市领导,区县、开发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开展“创业西安行” 活动近 600 场。全市累计建成众创载体 1156 个、总面积 3281 万平方米,入孵企业、团队 4.19 万家,就业人数 43.1 万人。成功举办西安国际创业大会,围绕“激发创新活力,打造创业之都”主题,组织活动 30 场,吸引国内外嘉宾 1.3 万余人参加;严密组织 2018 西安国际创业大赛,区分美国硅谷、德国柏林、英国伦敦等 5 个国外赛区和北京、深圳、杭州等 6 个国内赛区,入围西安总决赛项目 105 ;积极推进“五大创业经济”,引导和鼓励院士、院所、大学生、教师、校友五类主体,依托自身优势开展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围绕提升创新创业质量,举办近 10 期创业企业家座谈会,面对面研究解决问题。

今年,西安市将提升创新创业载体孵化能力。以专业化为导向,围绕创新创业“5552”成长格局目标,加快构建一批专业化、全要素、开放式众创空间,健全“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链。出台打造“双创”升级版政策措施,鼓励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探索“互联网+双创”“开放式校园+双创”等多元化双创综合体建设模式,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城市创业综合体,进一步规范载体建设和运营,建立退出机制,提升众创载体建设质量和孵化水平。 继续引导和鼓励院士、院所、大学生、教师、校友五类创新主体,依托自身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依据“一校一策”原则,稳步推进驻市高校打开围墙办学,实现市校融合发展。探索市校共建创新创业学院,面向社会开展创客教育培训。配合做好“百万大学生留西安就业创业”活动。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发挥引才引智基地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加大高层次外国专家引进力度。

今年西安市将深入推进“创业西安行”活动,高标准办好西安国际创业大会、国际创业大赛、双创活动周、大学生未来季等活动。充分挖掘创新创业人物典型案例,开展“创业英雄”“十佳人物”“西安之星”(科技类)评选活动。整合开展创新创业知识技能培训,实现“主体活动月月有,系列活动周周有,投资路演天天有”,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敢于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放大 “创业西安”品牌效应。

 

5、西安市印发方案 从九大方面打造乡村文化振兴西安样板

来源:西安日报    2019年03月26 日

 

  记者25日从市政府获悉,《西安市乡村文化风貌塑造工程实施方案》印发,将在全市涉农区县、西咸新区和涉农开发区范围内,实施“乡村文化风貌塑造工程”,从九大方面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的西安样板。

  2020年基本建成乡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我市将以乡村文化新风貌塑造为抓手,切实加大对乡村公共文化设施、队伍、活动经费的保障。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特色化,繁荣兴盛乡村文化,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形成富有新时代西安特色的乡村文化新风貌。

  开展新时代乡村文明传习。面向乡村干部群众,集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开展“乡村宣讲”活动,举办系列讲座。编写适应乡村特点的乡村文化振兴战略读本和通俗理论读物。开展乡村理论图书配送,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开展新时代乡村文明传习示范点建设。

  加快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依托镇村综合文化站,整合资源,拓展功能,提升服务,推进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鼓励各区县适度提高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经费保障标准和活动经费标准。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镇、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乡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开展文化惠民“订单式”“菜单式”服务

  推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积极培育新乡贤文化,培育发展新乡贤理事会等新乡贤组织,通过“举乡贤、颂乡贤、学乡贤、礼乡贤”,彰显新乡贤道德精神,探索引导新乡贤依法参与乡村治理,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组织编写“关中传统文化大众化系列通俗读物”“关中传统文化读本”,创作推出一批符合农村群众需求的传统文化通俗读物。深挖传统民间文化资源,发掘民间乡土记忆,凸显关中乡土文化底蕴。积极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开展花会、灯会、庙会等民俗活动,打造节会品牌。

  创新文化惠民供给方式。加大反映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优秀作品创作,运用“三下乡”“文化进万家”“全民阅读”等活动载体,活跃乡村群众文化生活。创新“千场戏剧惠民演出”的供给方式,开展文化惠民“订单式”“菜单式”服务,引导国有院团、民营剧团文化演出资源向乡村倾斜。把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重点题材文艺创作、稀有剧种传承保护纳入政府采购内容。推动秦腔等地方戏曲传承发展。关注乡村留守儿童,鼓励儿童艺术剧院创作演出有利于乡村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成长的优秀儿童剧目。加强演出服务监督,切实把好演出质量关。建设送戏下乡监管数字化平台,及时掌握送戏进度。并建立市属文化单位和村镇文化服务机构的结对服务机制。落实专项经费,鼓励国有文化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发挥余热。有序推进区县文化机构总分馆制建设,创新管理机制和服务方式。重点推进“书香乡村”建设,精心组织农民读书节、读书月和“三农”主题书展、书市、大讲堂等活动。加大文化扶贫力度,落实专项经费,支持农村文化礼堂内涵建设。重点打造“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开展“乡村戏曲文化周”活动,提升美丽乡村影响力。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开展乡村文化主题活动日活动。

  启动大美乡村文化推广。实施乡村环境美化工程,增加乡村文化景观建设,大力推进创意农业、大地艺术、生态文旅融合发展。实施乡村移风易俗工程,实施家风家训村风工程,开展“文明乡村”工程,打造乡村特色示范典型。深入开展“大美乡村文化推广”媒体公益活动,打造各类乡村媒体节目、网络公益频道或专题,推广大美乡村公益理念。

  开展免费镇村文化员委托培养试点

  加大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民居、古树名木保护,分批次开展重点保护项目规划、设计、修复和建设,积极探索保护利用模式,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传承保护传统美术、戏剧、曲艺、民间舞蹈、杂技和民间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支持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推动乡村传统工艺项目纳入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培养乡村特色非遗品牌。推进“乡村记忆”工程,积极鼓励乡村编纂村史村志。因地制宜建设民俗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乡村博物馆。

  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实施乡村文化品牌培育行动,扶持一批具有创新力、竞争力的文旅融合的乡村文创企业。建设特色文化产业示范镇、特色文化街区,重点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文化小镇。打造新型田园综合体,形成形象风貌迥异、传统特点鲜明的村镇风貌格局,培育一批具有西安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

  促进乡村文化市场繁荣。积极支持市属文艺院团开拓乡村文化演出市场,鼓励支持民营院团发展,支持农村演出艺术经纪人合法经营。鼓励各区县、开发区依法简化申办农村文化市场经营项目、文化活动的审批环节和手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支持民间艺术市场发展。支持蓝田辋川恢复历史文化遗存,整合利用传统工业遗存,打造国际顶级艺术小镇。

  加强乡村文化人才培养。提高乡村专业文化人才职称评聘比例。建立完善农村文化礼堂“两员”制度,推进政府购买基层公益文化岗位试点。培育乡村“非遗”文化传承人。制定全市优秀文化队伍培养计划,培养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探索基层文化艺术人才定向培养,开展免费镇村文化员委托培养试点。开展文化站长和工作人员轮训,提升镇村文化站组织管理水平。

同时,把乡村文化风貌建设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考核。建立考核督查评估机制,引入第三方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

 

三、聚焦民生

1、聚焦两会:“国家账本”传递2019年国计民生十大信号

来源: 新华网    2019年03月07日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始审查预算报告。这份厚厚的“国家账本”传递出哪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信号?

  【信号1】减税降费近2万亿元:增加市场主体活力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要实施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说,减税降费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短期来看,减税降费会对各级财政带来压力,但长远来看,将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信号2】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增长14.9%:积极促进就业创业

  根据预算报告,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538.78亿元,增长14.9%。将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分别提高至15万元和300万元。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瑞金市委书记许锐说,实现稳就业,需要财政、人社、税务、金融等部门共同发力,构建协调、高效的服务体系。既要落实普惠性政策,也要重视重点群体和关键领域的有效帮扶。

  【信号3】赤字率2.8%: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安排全国财政赤字27600亿元,比2018年增加3800亿元,赤字率由2.6%适度提高到2.8%。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适度提高赤字率是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体现,有助于通过财政手段激发经济活力,更好引导企业预期,增强市场信心。

  【信号4】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30800亿元: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3080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9300亿元、专项债务21500亿元。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说,今年的地方政府专项债较上年大幅增加,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可以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规范举债的“前门”开好。与此同时,高度重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堵住违法违规举债的“后门”。

  【信号5】中央基建投资增加400亿元:发挥投资关键作用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中央基建投资安排5776亿元,比2018年增加400亿元。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说,今年要重点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基础设施建设。要在支出项目、资金使用上加强管理,避免资金不到位、不及时等问题。

  【信号6】养老金标准平均提高约5%:提升“老有所养”保障水平

  根据预算报告,从2019年1月1日起,按平均约5%的幅度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表示,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社保方面支出的增幅,高于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增长水平,是着力保障民生的重要体现。

  【信号7】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18.9%: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1260.95亿元,增长18.9%,增量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原平市子干乡子干村党支部书记栗翠田说,中央财政对脱贫攻坚加大精准投入,对专项资金的科学分配、高效使用和全程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信号8】科技支出增长近10%:进一步推动创新能力建设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科技支出安排9134亿元,比2018年执行数增长9.7%。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泽彩表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要更好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科技领域是财政支出近年来发力的重要方向,支出规模逐年加大,进一步推进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信号9】教育支出增长8%: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34800亿元,比2018年执行数增长8%。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增长13.1%,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增长26.6%。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说,今年国家财力虽然紧张,对教育的投入却继续增加,充分表明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发展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才能托起未来的希望。

  【信号10】一般性支出压缩不低于5%:政府要过“紧日子”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要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预算。中央财政带头严格管理部门支出,一般性支出按照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认为,2019年财政支出需要扩大,并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府要过“紧日子”,通过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用于保障重点领域投入。

 

2、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就业优先"背后的"最大民生"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3月14日

 

今年两会期间,通览习近平总书记到团组参加审议和讨论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等,不难发现,“民生”是高频词汇。3月1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闭幕。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闭幕会上讲话时,对各位委员提出的要求就包括“始终心系国事、情牵民生”。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共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报告还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与之呼应,“就业优先”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被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报告同时强调“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这一变化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不少研究经济形势的专业机构,察觉到中国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创新:在国际通行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之外,增加了“就业优先政策”。而国内民众更多地则是感到暖意、增添信心,“国家这么重视,咱们的就业肯定没问题”!

事实上,“就业优先”背后的意味,远不止于此。

就业优先,是中国兜底线、稳大局的关键之举。

就业一头牵着千万个家庭,一头连着国家经济大势。有就业,民众才有生活来源,才有底气消费。就业稳住了,市场才能稳,扩大消费促进投资拉动经济也就有了基础。稳就业,既是经济发展的目标,也是经济运行的“下限”。2018年,中国调查失业率、登记失业率均稳中有降,就业总体稳定。但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给就业带来的不确定性在增加。明确“就业优先”,一方面是未雨绸缪,做好政策储备,为可能出现的冲击做准备、留空间;另一方面也是划底线,确保实现“稳就业”这个“六稳”中的首要目标,一旦就业滑出合理区间,出现明显波动或失业率大幅攀升等情况,可以果断采取调控措施予以稳定。

就业优先,折射了中国对经济增长的全新理解。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就业与GDP增长同向变动,稳住了增长自然就稳住了就业。经济增长的确是带动就业的“火车头”,这也是中国要保持一定经济增速的重要原因。但是,同样的增速下,不同的经济结构、不同的发展战略、不同的政策取向、不同的操作方式,对就业的影响截然不同。部分经济体就曾出现过“有GDP增速、无就业增长”“一边是GDP增长、一边是大量失业”的情形。此次明确“就业优先”而不是“增长优先”,表明中国追求的不是单纯的高增长、而是经济协调稳健的运行;中国看重的不是某个让外界惊叹的数字、而是牵涉民众最大利益的就业稳定;中国不要无就业低就业的增长,而是强调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优先”二字不寻常。经济发展目标多元、政策多样。置于“优先级”意味着,宏观政策酝酿出台将全面评估其对就业的影响,让就业优先;政策措施的操作落实将统筹考虑其给就业带来的变化,让就业优先;财税、金融、产业、投资、贸易等经济政策将注重与就业的衔接配套,如果发现有矛盾,让就业优先。

可以预期的是,“就业优先”不仅将稳稳地托住就业大局,还会给中国经济运行带来新改变:结构优化的步伐有望持续加快,因为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力更强劲;中小企业必然会得到更多支持,因为“小企业、大就业”;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肯定会越来越好,因为民营企业早已是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创新创业的空间将更开阔,因为创业是一种更为积极的就业……而这一切变化,正是中国“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新呈现,见证着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稳健步伐。

 

3、上海:2019年更多救命救急药将纳入医保

来源:新华网    20190311

 

从2019年上海市医疗保障工作会议获悉,新一批国家医保谈判准入的17种抗癌药已于2018年11月纳入上海医保目录,2019年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将建立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将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

  2018年,根据中央和上海市关于机构改革的统一部署,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完成组建。组建过程中,上海医保局将国家新版医保药品目录新增的339个药品和36个国家谈判药品全部纳入上海市医保报销范围,大幅增加医保支付药品数量;开展抗癌药品专项集中采购,有216个品规平均降幅13.97%,最大降幅为71.02%;启动长三角一体化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进一步便利长三角区域群众异地就医结算等。

  上海医保局方面称,2019年将建立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将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对部分临床使用广、参保人员负担重的诊疗项目及医疗器械,适度扩大医保支付范围。推进长三角异地结算便利化,让参保人员在长三角异地就医更方便。

 

4、教育部2019年教育清单中 34项重点工作位列其中

来源:央广网    2019年02月24日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教育部近日公布了2019年工作要点,提出了六个方面的34项重点工作,其中,保障教师待遇、推进中高考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劳动教育、查处学术不端、纠正民办园过度逐利行为等教育热点问题都被列入其中。这张长长的教育清单,今年将如何落到实处、让百姓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

我国的学前教育领域,一直以来缺乏法律依据,公众对学前教育法呼吁已久。教育部在工作安排中透露,今年将研究起草学前教育法(草案)。同时,今年还将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继续开展小区配套园、民办园过度逐利行为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近日表示,今年4月底前要全面摸底排查城镇小区的配套幼儿园:“对小区配套幼儿园没有移交给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各地限期移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已移交的小区配套幼儿园,要求各地必须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

继续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在义务教育方面,去年以来,教育部连续开展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并发布中小学“减负30条”,今年,教育部透露还将加快建立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为中小学生减负。

推进中考命题改革

在招生制度改革方面,近期,网传“教育部规定将游泳正式纳入中考考核项目”,不过教育部最新回应称不属实,但中考命题改革已是箭在弦上。教育部表示,今年将制订推进中考命题改革的意见,深化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改革。

劳动实践将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同时,教育部表示今年还将修订教育法将“劳”纳入教育方针,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方针已经讨论多年:“现在我们提劳动教育,它应该是一个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它是一个更完整的概念,而不是仅仅说劳动教育就去做体力劳动。这个是概念上我觉得要把准。”

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目前,新高考正在稳妥推进,但近期有报道称,原定于今年启动新高考的试点省份,并未全部顺利实施。教育部表示,针对前期改革试点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方案,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此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教育部将配合指导相关省市完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组织力量研究、破解面临的问题:“我们的基本态度是实事求是、不凑数,条件达到了就批准启动,条件达不到就创造条件,达到了再上。时间服从质量,坚持质量导向、问题导向,确保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取得成功。”

严肃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不端和师德师风问题是近期的教育热点问题。教育部透露,今年将推动督导公开监督和行政问责,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同时,严格贯彻执行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严肃查处学术不端、招生考试弄虚作假等违反十项准则的行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近日在谈到学术不端问题时重申,教育部绝不允许出现无视学术规矩、破坏学术规范,损害教育公平的行为:“教育部对于学术不端行为一贯的鲜明态度,就是零容忍。对于这些行为,我们坚决发现一起、核实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教育方面,近期还有一个热门事件,那就是2019年的艺考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尽管春节前教育部已经下发通知,从2019年开始全面提高对艺考生文化课成绩的要求,但是,数据显示,今年多所高校的艺考报名人数依然创造了历史新高,竞争十分激烈。那么,艺考会否是上大学的捷径?艺术培养该如何回归本质呢?

提高艺考文化素质要求 优化艺术类专业设置

为确保考试公平公正,今年教育部对艺术院校校考考点数量设立了限制,但是艺考报名人数却并未减少。以中央戏剧学院为例,数据显示,今年中戏计划招生573人,但超过6万7千人次报考,比去年增长1.6万多人次,为历年报考人数之最。

其实,今年艺考生们的竞争和压力远不止于爆棚的人数,还有即将到来的高考文化课的测试。去年12月,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应逐步提高艺术类各专业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控制分数线。从今年各大院校公布的招生简章来看,对艺术类专业方向文化课的要求普遍提高。其中,中央戏剧学院的戏剧导演方向演出制作方向,文化课分数线由原来一本线的80%调整到85%。浙江传媒学院艺术专业在面试环节也提高了要求。浙江传媒学院教务处处长肖国飞介绍:“也会注重考核学生的比如说阅读面,知识的广度、宽度,思想,包括创意能力,其实最后发展的后劲和它的内涵还是靠文化素质。”

与此同时,今年整个艺术类校考高校也对专业进行了优化调整。在教育部公示的2019年高校撤销艺术类专业的名单中,仅美术类专业撤销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高校就有17所,撤销产品设计专业有11所。比如,山东艺术学院从去年开始,专业方向数量从62个减少到50个。山东艺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彭丽坦言:“我们原有的专业已经不适应现在的一个新时代的一个快速发展的需求。”

过去不少人将艺考视为上大学的捷径,为学历而艺考,但这显然不是艺考的初衷,也不利于艺术生的培养。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不少高校一边调整减少艺术专业、一边提高文化课分数线,都是为了引导考生更加重视综合素养的培养发展。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楼巍表示:“我们很多考艺术的学生觉得,可能文化不行来考艺术,这是大错特错的。其实我们觉得是搞艺术的,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在文化素养方方面面要求会更高,是一个很艰辛的道路。所以这种价值观要正。”

 

5、国家卫健委:鼓励探索独生子女护理假 11省份独生子女护理假相关规定

来源:新京报    2019年02月22日

 

11省份已出台独生子女护理假,福建明确配套奖惩;卫健委表示将加强指导避免各地差距过大

自上世纪8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最早一批独生子女父母已年逾60岁。不少独生子女异地求学、就业,与父母分隔两地,当老人生病住院时,谁来陪护成了难题。对于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双独”家庭,要照料四位老人,还要照顾自己的子女,更是分身乏术。

为解决独生子女照顾老人的这一需求,目前,河南、福建、广西、海南、湖北、黑龙江、重庆、四川、宁夏、内蒙古、山西11个省份已先后出台独生子女护理假制度,为独生子女在其父母患病住院期间进行陪护提供便利。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答复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时也表示,支持和鼓励各地探索独生子女护理假。

独生子女护理假最长可休20天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我国有11个省份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了独生子女护理假制度,以缓解独生子女父母生病住院期间看护难题。

其中,福建、湖北、黑龙江、广西、海南、重庆、山西、四川、宁夏、内蒙古10个省份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配套法规中规定了独生子女护理假,河南在地方计划生育管理规定中进行了明确。另外,广东省也规定,独生子女父母患病住院期间,独生子女所在单位应当对其护理照料父母给予必要照顾。但并未明确提出设立护理假。

记者注意到,最早在地方立法中对独生子女护理假作出规定的是河南省。早在2016年5月,河南省就在新修订的《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对护理假作出明确规定。

休假时长上,各地长短不一。河南、黑龙江、内蒙古是给出假期“最大方”的省份,独生子女在父母住院期间最长可休20天假,其余省份可休10至15天。

休假期间福利待遇方面,除湖北、内蒙古外,其余省份均明确规定,独生子女护理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是带薪休假。

北京去年发文提出探索家庭护理假

各地休假条件也有所差别。与探亲假不同,独生子女护理假一般设有前置条件,即父母年满60周岁后,患病住院治疗期间,独生子女才可休假。在此基础上,部分省份开出了更多附加条件。

如河南要求,独生子女父母需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重庆则要求同时满足老人“患病住院治疗”和“需要二级以上护理”两个条件;四川规定,休假需满足“老年人患病住院期间不能自理”的条件。

在多省明文规定的同时,还有更多地方走在探索路上。去年11月,北京市发布《关于加强老年人照顾服务完善养老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通过地方立法等形式建立家庭护理假制度,支持家庭成员照顾老年人。独生子女等照顾患病住院、失能失智、临终老年人的,用人单位应给予相应的护理假,护理期间的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不予扣减。

卫健委称鼓励支持更多省份探索

各地对独生子女护理假的探索,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支持和肯定。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回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建立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护理假制度”建议时表示,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独生子女照顾和护理父母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

“实施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制度,有利于增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障能力,有利于保障独生子女家庭的合法权益,上述省份为全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国家卫健委表示。

国家卫健委同时指出,部分省份在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制度中明确配套的奖惩制度,设置相应的法律责任,并特别提到了“福建模式”,认为福建省的做法为全国各省份进一步完善配套奖惩制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规定,违反独生子女护理假规定的用人单位将面临2000-20000元罚款,还会被列为工资支付行为失信单位重点监管,严重失信的用人单位会纳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的“黑名单”,在招投标、市场准入、融资授信等方面受到约束。

“下一步我们将协调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加强对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的跟踪调研,推动已出台制度的省份加强监督,确保制度严格执行到位;鼓励和支持更多省份探索实施独生子女护理假制度,加强指导,避免各地差距过大,让这项制度惠及广大独生子女家庭,切实保障独生子女父母的合法权益。”国家卫健委表示。

■ 焦点

1、父母子女异地如何休假?

各地规定不一,异地难休假

北京大学法学院劳动法专家阎天认为,对于重病老人来说,子女护理带来的生活照料和精神安慰,是医院和社会护理都无法替代的。独生子女是许多老人晚年的唯一指靠,设立独生子女护理假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物质和精神利益,有利于独生子女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

但现实中,由于护理假目前只在少数几个省份施行,国家层面的法律尚无相关规定,导致一些老年人在有规定的省份、子女在没有相关规定省份工作的,无法享有假期。

在北京工作的李女士告诉记者,虽然自己老家黑龙江出台了独生子女护理假的制度,但自己在北京工作,单位人力部门说没有这项规定,不能请假。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旭告诉记者,这涉及地方性立法的效力,只有上升到行政法规或法律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阎天同时提醒,解决“不能休”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老人“假住院”、子女“假独生”的问题,对住院证明和独生子女认定做严格限制,防止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休假。

2、带薪休假成本谁来承担?

专家建议设立基金或保险分散成本

员工带薪休假,不可避免对用人企业造成影响。阎天指出,与带薪年休假相比,独生子女护理假对用人单位的管理权限制更加严格,比如单位不能自主安排休假时机,也不能用加付工资的方式代替休假,这会给单位安排生产带来挑战。

而且,独生子女护理假假期比带薪年假更长,如果连续休满,岗位空缺时间较长。另外,独生子女护理假视同出勤,意味着工资照付,这块成本也要由单位承担。“考虑到这些,单位、特别是营利性机构对于独生子女护理假的接受度不容乐观。”阎天说。

王旭建议,对于严格执行该政策的企事业单位予以激励措施,还可以考虑通过设立基金或保险来分散企业成本,逐步将成本社会化。

3、护理假是否会全国推广?

人社部:研究论证后向立法机关提建议

近年来,不断有专家学者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将各地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独生子女赡养父母的办法上升为国家政策,在国家层面统一立法。

阎天认为,独生子女护理假既要算经济账,也要算社会账;既要考虑用人单位利益,也要考虑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老年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这种考量是非常复杂和专业的”。

“根据我国法律改革的经验,较宜首先由地方积极探索,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再考虑在中央层面审慎推进。”他建议。

王旭同样认为,这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立法前评估和论证,进行社会成本和收益的分析,在理性评估基础上出台统一法律或行政法规。他建议,通过深化医疗资源和体制改革,发展职业陪护市场,对不同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工作任务的人员分类配置相应权利义务。

记者注意到,人力和社会资源保障部此前答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时曾表示,设立独生子女护理假有利于应对老龄化社会,增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障能力,更好地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人社部在答复中透露,下一步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考虑假期增加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积极配合卫生健康等部门深入研究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积极向立法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11省份独生子女护理假相关规定

《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年满60岁后,住院治疗期间,给予其子女每年累计不超过20天的护理假,护理假期间视为出勤。

《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

父母年满60周岁,患病住院治疗期间,用人单位应给予每年累计不超过10天的护理时间,护理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若干规定》

老年人住院治疗期间,用人单位应给予每年累计不超过15天的护理时间,护理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

独生子女父母年满60周岁的,患病住院期间,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其子女每年累计不超过15天的护理假。护理期间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不得扣减。

《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

对照顾失能或患病住院老人的,用人单位应给予每年累计不少于10天的护理时间;对独生子女照顾失能或患病住院老年人的,每年护理时间累计不少于15天。

《黑龙江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

老年人患病住院期间其子女享有陪护假,独生子女陪护假每年累计20日,非独生子女累计10日,陪护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重庆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

老年人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患病住院治疗且需要二级以上护理时,用人单位应给予每年累计不超过10天的护理时间,护理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山西省关于开展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明确对于父母年满60周岁的计划生育家庭,父母患病住院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支持子女照料陪护,并给予每年不超过15天的照料假,其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四川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

老年人患病住院期间不能自理的,其子女所在用人单位应当给予独生子女每年累计不超过15日的护理照料时间,给予非独生子女每年累计不超过7日的护理照料时间。护理照料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宁夏回族自治区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

老年人患病住院期间,子女所在单位应当给予陪护假。独生子女的陪护假每年累计不超过15日,非独生子女的陪护假每年累计不超过7日。陪护假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内蒙古自治区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

老年人患病住院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赡养人所在单位应当给予赡养人陪护时间;赡养人为独生子女的,其所在单位应当给予每年累计20日的陪护假。

 

四、城市文化   

 

 

1、地方“两会”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来源: 中国文化报     2017年02月17日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随着地方“两会”的陆续召开,各地如何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如何回应民生期待等都成了舆论热点。而公共文化建设在各地代表和委员的关注下,今年持续升温。代表委员们纷纷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等提建议、交提案,或在讨论中积极发言,表达看法。

北京

文化设施建设向五环外倾斜

北京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共收到提案1023件,提案内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其中涉及公共事业发展方面的提案269件,主要建议包括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中医药业发展、加大旧城整体保护力度等。

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些代表和委员表示,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形成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覆盖面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过,由于大中型功能性文化设施集中在城区,郊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尚存在不小的短板。北京市政协委员江小艾表示,如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冷热不均的问题突出。有的城区一条街道有好几家影剧院,而有的地方得坐好几个小时车才能听场音乐会。今后北京文化设施建设应向五环外倾斜。“尽管当前也开展了诸多送文化下乡活动,但是这一类赠书、送戏、公益演出活动只能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距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很远,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不少居住在郊区的市民文化需求也在升级换代:从当初读书、看报、看电影“老三样”,演化为文化旅游、休闲健身、观看比赛演出、参观文博场馆和展览等多样形式。江小艾建议,应在五环以外增加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形成属于自己的演艺文化带,不但能够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趋于平衡,还有助于疏解城区人口、减轻交通拥堵。

河北

送裘皮解决不了穿棉衣的问题

2017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会代表委员对此展开热烈讨论,希望公共文化服务能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实现服务资源的输送自上而下畅通无阻。

河北省政协委员、石家庄市文联主席周喜俊在小组讨论中讲述了一段往事。某演出团体送演出到村,却遭到冷遇。该村党支部书记说:“你们给俺们送来一件裘皮大衣,可解决不了俺们穿棉衣、盖棉被的问题。”周喜俊表示,要想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一供给方式,不仅要更新公共文化服务理念,还要建立健全群众文化需求跟踪反馈机制。应在开展文化惠民工作前,进行受众需求调查,开展文化惠民工作时,及时收集受众需求回应,随后进行相应需求调整。

辽宁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公共体育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对于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一些代表和委员表示应该大力向基层倾斜。辽宁省政协委员、抚顺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路民今年提交的提案是《关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路民说,抚顺市美术家协会经常组织会员到农村、社区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每次去基层开展活动,都能感受到群众对文化艺术的渴望与热情,但也会有很多苦恼,就是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提供服务,很多城市缺少文化馆、美术馆甚至书画室等专门的艺术交流场所。基于此,路民建议,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对文化艺术的渴望和需求,更好地激发群众的文艺创作热情,提升全民艺术修养。

上海

公共文化机构要承担“美育”职责

近年来,由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上海公共文化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上海已经形成城乡一体、架构完整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公共文化15分钟生活圈得到保障。

到2040年,上海的目标是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但与纽约、伦敦等世界一流的城市相比,上海还有差距,最大的差距在于包括文化设施在内的内涵建设。对此,上海市人大代表陈保平表示,提升上海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文化素养,应包括提升市民对美的鉴别与欣赏能力和一个城市对美的认识、接受和展示能力。一个缺乏审美教育的公共文化建设是“跛脚”的。

此外有代表说,现在一提公共文化,就把它等同于过去的“群众文化”“娱乐文化”,或者是相对于“经典文化”的“通俗文化”。这样的理解有片面性,容易在公共文化的内容建设上出现陈旧、单一、肤浅和概念化的倾向。

贵州

公共文化服务体现社会公平

近年来,贵州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比翼齐飞,各地把文化为民、文化乐民、文化惠民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之一,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完善,极大满足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

贵州省人大代表、省文史研究馆原副馆长靖晓莉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表示,对报告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打造了一批文化精品”印象十分深刻。靖晓莉说,文化建设是锦上添花的善行功德,以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的公共文化服务是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靖晓莉建议,贵州要继续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创新机制,形成和壮大具有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同时,要主动发挥大数据平台作用,深度整合地方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资源,形成有特色的“城市文化活动节目单”和“乡村文化活动节目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对称和实时共享,让公共文化服务更贴心。

  

2、796件套中国流失文物回归背后,意大利这样保护文化遗产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2019年03月26日

 

323日,中意双方代表交换关于796件套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这是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返还,开创了中意两国文化遗产合作的新里程。

这次回家796件套文物时间跨度长达5000年,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民国时期,器物种类多样,保存状况较为完好,总体价值很高,是中国历史各时期生产生活场景、精神生活面貌、文明发展进程的实物见证。

中意同为文明古国,也是文物大国,都拥有着璀璨的文明、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古迹……意大利对文物保护的认真、对遗产保护的创新及挖掘文化资源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

庄重的中世纪教堂,华丽的文艺复兴城堡,大气的拜占庭广场,唯美的巴洛克喷泉……行走在意大利罗马、巴里等城市街头,气势恢宏的各类建筑、精美绝伦的壁画、历经千年的古迹随处可见。几乎每一座意大利城市和村庄,都是一座博物馆。

2万多个历史文化中心、4.5万座城堡和花园、3万座历史建筑、2000个考古遗址、3500家公立和私人博物馆……意大利拥有丰富的历史、考古及文化艺术资源。可以说,意大利人将保护文化遗产做到了极致。

制定法律 让文化遗产保护有法可依

早在1909年,意大利便颁布法令,对历史、艺术、建筑作品的保护作了规范。1948年,意大利将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写入了宪法。上世纪90年代,意大利成立文化遗产与活动部,下设出土文物、艺术品、古建筑、古图书等18个保护局,精细分工,各司其职。

意大利不仅将保护国家的艺术、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纳入国家宪法,还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法律体系及严密完备的规章制度。

具有100年以上历史的建筑物,未经有关主管机关批准不得拆毁与改建,内部装修也须经文物部门派人检查、鉴定和批准;旧市区除非经特批,原则上不再增加新建筑;古城区限制车辆进入……”

除此之外,意大利还颁布一系列法令政策,促进社会各界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

1996年意大利通过法律,将社会上发行的各类彩票收入的千分之八作为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000年意大利颁布《资助文化产业优惠法》,规定企业投入文化资源产业的资金一律不计入企业应缴税款的收入基数。2004年意大利颁布的《文化遗产与景观法典》通过取消文化遗产继承税、免除文物修复材料增值税、对文化遗产工程赞助者给以税收优惠等政策,刺激民间资本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投资。

城市留白 留出文物古迹生存空间

徜徉在永恒之城罗马、水城威尼斯和文艺复兴之都佛罗伦萨的街头,气势恢宏的各式建筑、精美繁复的雕塑和壁画,甚至历经数千年光阴的废墟、残垣和断柱,随处可见,无不体现了这个古老帝国的光辉历史。

为了保护这些古城的历史风貌不被现代化建设所破坏,政府划定历史中心区,区域内相关建筑的使用、改造、维修、装修等都有非常明确的操作规范和禁忌。同时,仅允许极少数车辆进入中心区,减少现代交通给文物古迹带来的伤害。

作为首都和国际大都市,罗马仅拥有两条半地铁线,原本计划2015年竣工的地铁C线,竣工时间一拖再拖到2025年左右,被称为欧洲工期最长、造价最高的地铁线路。

耗时耗力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保护地下文物。

同样,20186月下旬,米兰4号线地铁地下施工作业挖掘隧道时,意外发现古罗马帝国副帝马克西米安的陵园,工程即被叫停。

在意大利,凡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现文物,工程就会立刻停工,交由文物保护部门先行发掘和抢救,再根据具体情况修改工程图纸甚至取消工程项目。

修旧如旧 工匠精神贯穿文物保护

意大利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对文化与历史的理解与尊重上,同时也体现在对文物修复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上。

对于文物的修复,意大利摒弃了化妆式的纯美学修复和单纯追求提高艺术品身价的古玩式修复,使遗迹保留最原始的风貌。采取科学的保护式修复与考古式修复相结合的方法,减轻烟尘废气、气温湿度对文物的污染。

罗马大学建筑历史和建筑维护学院教授乔万尼·卡波纳拉表示,修复工艺的最高境界是修旧如旧。在意大利,文物保护通常以人为最小干预为指导思想,尊重文物的唯一性

此外,在文物保护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上,工匠精神也贯穿始终。在意大利,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是一个历史、考古、生物、物理、化学、艺术等相关知识互相交叉、渗透的专业;课时长、门槛高、毕业率低导致相关人才成为行业内拼抢的稀缺资源。

民众基础 文化保护与传承春风化雨

在意大利,保护文物古迹已经成为一种自觉和社会责任。

在罗马、佛罗伦萨及威尼斯等老城,拥挤局促的居民住宅让人吃惊。这往往是因为外围或附近有某个历史文物遗址,立柱不可拆、墙体不可动。

民居前后,一段老旧的残墙,一个破败的门洞屡见不鲜,因内部改造空间有限,导致老房子常年没有阳光且拥挤不堪。为保存这些老城区,人们甘愿牺牲居住和出行上的便利。这里的人们大多有着感旧怀古的情结。

1997年起,意大利在每年5月的最后一周都会举办文化遗产周活动,向公众免费开放所有国家级文化和自然遗产,举办以历史和文化为主题的音乐会、研讨会等活动,增进公众对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提高民众的艺术修养。

我们的意大利”“意大利古宅协会”“意大利古环境协会”“意大利艺术品自愿保护者联合会”……各类保护文化自然遗产的民间组织共有数十个。自成立以来,这些民间组织不仅为古旧建筑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承担了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组织进行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工作。

追古溯昔,人类将岁月的文明镶嵌于砖瓦之间。保护与传承,被意大利人视为使命。

1211日,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虎鎣(yíng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流失海外百余年的圆明园青铜虎鎣终于重回祖国的怀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全世界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藏有164万余件中国文物。而根据中国文物学会的统计,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约有1000万件之多……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刺激着华夏子孙的眼眸。近年来,国家文物局不断探索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的多种途径,成功促成了30余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0年通过了《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呼吁各国采取必要措施打击和防范文物非法进出口和非法交易行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国际合作。

建设外国被盗文物数据库,是为了发动全社会抵制买卖他国被盗文物的行为。国家文物局表示,这是我国支持打击文物非法贩运国际合作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呼吁社会公众及文物领域人士,在参与文物流通活动时及时比照参考该数据库,抵制买卖被盗文物行为。

 

3、故宫牵手首都机场为新国门注入文化之魂

 来源:北青网    2019年03月24日

 

322日下午,故宫博物院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在故宫建福宫花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高利佳在现场致辞并代表双方签约,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乃恩主持签约仪式。

  故宫博物院是大型综合性国家级博物馆,是享誉世界的五大博物馆之一,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以及门类齐全、数量众多的珍贵藏品。一直以来,故宫博物院在致力于文物保护、学术研究与观众服务的同时,也在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是首都机场的管理机构,负责首都机场的安全保障、运行服务、环境保护和公共事务管理。此次战略协议的签署,意味着双方将在此前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数字故宫文化展示、文化展览展演、博物馆文创产品推广、文物修护培训指导、人才培养交流等领域展开广泛深入的合作。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活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基于此,故宫博物院不断探索创新的方式,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平台,把故宫博物院所拥有的优秀文化资源分享给社会公众,目前已建成的文化国门——故宫印象文化展示项目、端门数字馆项目就是让文物活起来的创新性实际行动。

  未来故宫还将建设大高玄殿数字讲坛、故宫博物院北院区数字文化中心等数字专馆。数字专馆将分别建设在紫禁城以外的不同区域,不再受故宫博物院闭馆时间的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方式灵活制定开放时间,更能吸引核心观众以外的群体。

  故宫博物院始终肩负着保存、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重要使命,也在积极探索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此次与首都机场共同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将通过中国第一国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加深远的传播,让更多公众受益于丰富、精彩的中国传统文化成果。

 

4、 “非遗+旅游”: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你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9年03月26日

 

今年五一重新调整为小长假的消息一出,相信不少人已经把制定出游计划提上了日程。假期去哪玩?玩什么?随着旅游成为大众幸福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出游显然已经不再满足于看山看水,而要感受目的地不同形式的文化与风俗,体验当地居民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传承意识不断深入人心,旅游市场也自发地关注到非遗+旅游的市场潜力,包含非遗元素的旅游产品和线路不断涌现。在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之下,非遗+旅游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市场前景,与此同时,新的市场机遇也对这一细分领域的产品研发、路线优化和服务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

想要懂你不容易

以传统节日、民俗、传统手工技艺、传统表演艺术等为代表的非遗,是反映不同地区民众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审美观,呈现民众社会生活和情感表达的重要内容。非遗的体验性、文化内涵与旅游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旅游线路都包含非遗内容。

在给外地来京的游客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时,除了参观景点景区,我们还希望能够加入非遗的内容,从而提升线路的文化品质。北京旭冉假期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春林说,但当前比较棘手的问题是我们的导游在给游客讲解非遗项目的内涵和特点时比较吃力,更多的时候导游是依靠个人兴趣自发地进行信息搜集和学习,对他们缺乏系统性培训。

如果以非遗为关键词在携程网进行检索,得到的结果有近百条,既有不同类型的非遗展示场馆,也有主打非遗主题的旅行线路。北京携程国际旅行社业务副总经理刘亦腾说,当前,绝大多数的线上旅行服务平台对于非遗内容的呈现都是标签化的,并没有形成主题,旅游从业人员对于非遗的了解和认识还有待深入。

广东省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黄艳说,近年来,曾有许多当地的旅行机构找到该中心谈合作,尽管我们十分积极地向他们推荐了可供选择的非遗项目和有参与开展旅游潜力的传承人群体,但当旅行社意识到在合作中他们需要自主研发和设计旅行产品和路线,需要承担一定的开发成本和市场风险时,他们大多数选择了知难而退。

势能正在逐渐积聚

要想将不同类型的非遗展示、体验资源串联起来整合成有品质的旅游度假线路或产品,对于普通的旅行产品开发者而言要求较高,但要创新总要有人敢于向前踏出一步。

为了摸准大众文化旅游消费的新趋势,凯撒同盛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郭静说他们曾经做过一个调研,品质、涵养、兴趣、参与、过程、匠心、国风”7个方面的消费导向是用户对于旅游产品给出的反馈。

以往我们追求的是购物或体验的量的叠加,而如今人们文化消费追求的是感性和知性的质的拓展。大众希望在旅行体验中得到精神层面的收获,这就要求旅游市场要提供更有文化质感的项目,非遗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郭静说,他们陆续推出了时光茶路茶文化系列讲座、旗袍芳韵传统服饰文化与剪裁课程等围绕琴、棋、书、画、诗、酒、茶等主题的沙龙和培训课程,受到了会员的欢迎。

其实,除了旅行机构,许多地区和力量都在为推动非遗+旅游积累势能。比如,在广东广州和浙江温州,当地非遗保护部门已经培育了一批适宜与旅游结合的传习所、工作室和有潜力参与旅游推广的传承人群,开发了相应的非遗体验课程。在贵州、四川、重庆、云南等地,许多非遗传承人、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和非遗展览展示园区也在积极配合研学机构和旅游机构开发设计具有互动性和适合向大众普及的非遗体验活动。非遗主题线路的设计也成为一些文化传播公司瞄准和正在拓展的新兴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和传统工艺工作站的推动下,由广大非遗传承人创作的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设计感、实用性的非遗产品也将为旅游商品的开发和供给注入新的活力。

推进双向良性互动

对于推进非遗+旅游,知名民俗专家、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认为:非遗与旅游的良性互动将为非遗的展示传播带来多层面的有益作用,如有利于社会大众对非遗产生更好的价值判断,培养和提升人们对非遗的情感,为非遗传承发展吸纳后备军同时刘魁立也提醒,并不是所有的非遗项目都适宜与旅游结合,非遗+旅游应该以不影响非遗本身的保护实践为原则,比如,游客可以去北京的宫毯厂参观宫毯传承人制作宫毯的全过程,但涉及传统婚俗类的非遗项目就不适合表演给游客看,应该尊重民俗项目的严肃性。他说。

江苏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赵罡认为,在非遗主题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应有文化学者和非遗保护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各地文化部门应有意识地梳理出适宜与旅游对接的非遗资源清单。

前不久,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积极组织下,非遗+旅游专题培训班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的旅行社和旅游企业相关负责人共计60余人参加了培训。可以预见,未来,非遗和旅游的双向互动将愈发深入。

 

5、成都熊猫 对话全球

来源:成都日报    2019年03月11日

  

全国两会前夕,成都与国际大体联、中国大体协正式签署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主办合同。而申办的LOGO,在设计上采用的是大熊猫的形象。设计团队期待通过这个LOGO,让来到成都的每一个人,都有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

  无独有偶,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全体会议媒体开放日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代表团团长彭清华推荐了四川最有代表性的三张名片。其中之一,是家喻户晓、人见人爱的国宝大熊猫。

  与此同时,出席媒体开放日的国内外媒体,也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公仔。萌萌的胖哒吸粉无数,立即成为会场最耀眼的明星,让媒体朋友们爱不释手。这样的推介,让大家再次认识到四川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资源禀赋。与会国内外媒体纷纷表示。

  可以说,大熊猫已经成为认识四川及成都的独特文化标识,也是成都最萌的形象代言人。而在成都对外展现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上,大熊猫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助力成都走向国际舞台中央。全方位对外开放,大熊猫已经成为成都的颜值担当。在中国驻葡萄牙大使馆政务参赞许志达看来,葡萄牙是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最重要的伙伴之一,也是我们进行文化合作的最重要的伙伴之一。‘PANDA成都走进葡萄牙,一定会为促进中葡两国的关系发展,特别是人文领域的交流发挥重要的作用。

  外交使者萌萌哒 全球掀起最炫成都风

  一张憨厚的大圆脸、两只喜感的黑眼圈儿、胖乎乎的身子……在许多外国人眼里,只要瞧一眼大熊猫的萌态,许多生活中的压力、烦恼就能烟消云散,这种天生的亲和力使熊猫迷们遍布全球。凭借憨态可掬的身形和与生俱来的萌态,大熊猫在成都对外交往中扮演着友谊大使的角色,成为最具认知度的成都符号之一。

  大熊猫是奥地利最受欢迎的宝贝,而成都是大熊猫的故乡,现在在维也纳已经出生了5只大熊猫,其中3只已经回到家乡成都。一年前,奥地利总统范德贝伦与总理库尔茨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与曾旅居奥地利的老朋友大熊猫福豹久别重逢。库尔茨表示,在维也纳出生的大熊猫,已经是奥地利的重要成员,而大熊猫,则代表了双方的友谊。

  像这样专程来看望大熊猫的外国政要,不胜枚举:2018722日,塞舌尔人民党主席、副总统梅里顿在熊猫基地的月亮产房,用手机快速定格熊猫嬉戏的瞬间;201752日,丹麦首相拉斯穆森用刚刚学会的四川话呼唤着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的中文名字,并为大熊猫投去了美味的晚餐”——苹果与特制窝窝头;在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瞬间被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萌化了,并详细询问了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以及繁育保护的具体措施。

  沿着一带一路广泛传播,成都大熊猫在全球掀起最炫成都风:去年春节期间,“PANDA成都活动相继走进史密森学会美国艺术博物馆、弗雷尔塞克勒博物馆、马里兰州艺术中心等,让美国人民近距离学习体验成都特色文化;在日本东京,畅游成都·熊猫之都成都旅游推介会上,大熊猫被重点推介,受到广泛关注;巴黎当地时间216日,法国再度发行大熊猫邮票,4枚邮票分别描绘了大熊猫的4种憨态可掬的样貌,前来购买的法国民众很是踊跃……

  无疑,最萌外交官所展现的,是这座城市对外开放的亲和力与包容性。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表示,成都持之以恒以开放理念厚植全球竞争新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落实省委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以全球视野谋划国际战略通道建设,以自贸区为载体谋划国际投资贸易平台建设,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谋划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高水平打造西部国际门户枢纽。

  开放的成都,正吸引越来越多世界目光:奥地利驻成都总领事馆正式开馆,驻蓉领事机构达17个;海外成都工作站达20个;成功承办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艺术合作论坛、第四届阿拉伯艺术节,成功举办2018欧洲文化季、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等国际交流活动,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达93个;设立一带一路留学生政府奖学金……

  文化使者萌萌哒 文创大IP全球圈粉

  现如今,随着旅居海外的大熊猫越来越多,作为一种有着浓郁成都印记的文化符号,大熊猫的影响力也走出动物园,演变成全球独有的熊猫文化:从熊猫电站到熊猫债券,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项目开始以熊猫命名,世界自然基金会等许多国际组织也使用熊猫作为标志。

  同时,以熊猫为原型开发的影视、设计等文化产品层出不穷,得到全世界熊猫迷的喜爱。英国广播公司网站还曾作出大熊猫为中国软实力加分的判断。

  要了解四川,需要一个载体,一个最容易让人接受、喜爱的载体,那么,大熊猫正是一个好的载体。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张志和认为,目前熊猫+”的形式已经流行开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熊猫+”不能只是简单的叠加,必须要有化学反应进行融合、创造、提升。在熊猫+文化活动方面,通过开展地球一小时大熊猫美兰关灯活动,让大熊猫当上环保活动代言人,呼吁公众对于大熊猫保护及生态保护的关注,一举获得国际公关协会年度案例奖;而在熊猫+文化品牌方面,也成功打造了诸如成都国际熊猫音乐节、舞台剧《熊猫茶馆》等优秀的原创文化品牌。

  大熊猫文化是成都对外交流的一个载体。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侯蓉表示,除了继续做好基地运营和大熊猫野化放归等科研工作外,还要用创新扛起成都大熊猫的IP大旗,开发更多精品文创产品。大熊猫文化的发掘、创新有无限的空间。目前,成都大熊猫文化品牌已在国际上拥有极高知名度与美誉度,成为全球最具活力、最富内涵、最具潜力的野生保护动物文化品牌大IP

  “‘国宝大熊猫,是深受人民喜爱的精灵,是国际交往的使者,是成都走向世界的名片范锐平强调,规划建设熊猫之都,要进一步深化研究,谋定而后动,确保项目不负国宝之名、游客喜爱,成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生动表达。

  以大熊猫为代表的天府文化正加快走向世界,成为彰显中国气派、巴蜀魅力、成都精神的独特标识:过去一年,全市新增市级文创产业园区31个,文创产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新培育引进音乐企业103家,举办各类音乐演出1600余场;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正式招生;摩洛哥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揭牌运营;成功承办第十三届孔子学院大会、举办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天府论坛等文化交流活动30余场……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全国政协委员、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多央娜姆建议,将支持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纳入国家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规划,把国家更多的重大项目和改革创新试点放在成都,支持成都先行先试,扩大城市文化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

  商务参赞萌萌哒 画出对外交流合作路线走势图

  随着城市的发展,在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大熊猫也与时俱进,变身商务参赞,扮演着推动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新角色。

  大熊猫是连接中荷两国的重要纽带。当地时间20181016日至18日,在荷兰重要交通枢纽乌特勒支市,“PANDA成都代表团与荷兰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洽谈了成都与荷兰在文化、教育、涉侨事务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希望进一步推动成都与荷兰的经贸往来,推介更多优质荷兰企业项目来成都发展。

  胖哒们出国的背后,是一张成都文化经贸对外交流路线走势图,熊猫外交还在继续,成都对世界的吸引力,也在逐渐增强:过去一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新增国际定期直飞航线12条,年旅客吞吐量达5295万人次,居全球机场第26位;规划建设了全国首个铁路智慧无人港,在全国率先推行集拼集运模式,成都国际班列新增境外站点8个,年度开行2619列、增长158.8%,综合重载率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77.4%,南向东盟铁海联运班列实现天天班;自贸区新增注册企业4.8万家、注册资本超过7000亿元。

  成都持续推进对外开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加快建设,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表示,成都将突出南向、提升东向、深化西向、扩大北向,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加大与欧洲、东盟、东亚、西亚等方面的合作,优化开放布局,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开放正在成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最大的变量和最强劲的动能。以成都为代表的西部城市,因为一带一路而极大强化了在国家开放全局中的门户地位和枢纽功能。为此,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带来了联名提案《关于支持成都国际铁路口岸建设的建议》,建议中央进一步支持成都国际铁路口岸建设,将成都国际铁路港打造成为中国连通欧亚的重要交通和贸易枢纽,提升西部对外开放水平。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成都国际铁路港作为连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实现了跨越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省侨联主席刘以勤表示,成都国际铁路港是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站,集装箱中心站按照年吞吐量400万标准集装箱设计,年吞吐量和累计吞吐量连续多年位列全国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第一,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东西互济、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处可见的熊猫元素,正如一张张名片,成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写照,在成都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五、   城市管理

1、以智慧城市 构建绿色城市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19年01月15日

 

绿色是发达国家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思想,包括采取集中紧凑的城市形态,实现减少能耗、管理高效、以人为本,都是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表现。智慧城市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经济活动等多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当前,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都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和目标,但由于管理部门分割、建设内容差异,两者尚属于平行并无过多交集的概念范畴。我国已经进入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据此前公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目标,至2020年,将有超过1亿的农村转移人口落户城镇,规模扩张使城市环境压力增大、污染问题频发。智慧城市和绿色城市建设理应成为必然选择。

“智慧城市项目”之绿色发展背景

欧洲许多城市都有悠久的历史,伴随着其基础设施逐步老化和社会管理日趋复杂。信息社会的到来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欧洲城市的再次复兴和崛起提供了新机遇。2012710日,欧盟委员会启动“智能城市和社区欧洲创新伙伴行动(Smart Cities and Communities European Innovation Partnership)”。这一行动集成了欧洲在新能源、智能交通、通信(如物联网)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在特定城市开展示范项目,包括高效供热(冷)系统、智能仪表、实时能源管理、零排放建筑、智能交通等,以促进绿色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推动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型,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奥地利维也纳入选示范城市行列。早在201112月,“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就入围了第一届世界智能城市奖,反映出当地在智慧城市概念、项目和解决方案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维也纳希望借助“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将城市定位为欧洲智能研究和技术领域的领导者,包括城市智慧发展道路、提高能源效率和保护环境气候、最终建成绿色城市三个目标;具体任务包括城市能源系统的宏观管理、高效率的生产和供应技术、智能网络和热能供应、低能源需求的活力建筑以及发展“环保、高效节能、低碳排放”的活动系统等。从维也纳的智慧城市发展经验看,绿色城市发展与提升能源效率、保护环境气候联系在一起,并在城市规划层面得以实施,从而与智慧城市框架和绿色城市建设的目标相融合。

“智慧城市项目”之绿色规划与实践

在过去几十年中,维也纳已快速成长为国际城市中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突出的先导城市。在美世咨询公司关于全球城市生活质量排名研究(2016年)中,维也纳位列顶级城市之中,其中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尤为突出。“智慧城市维也纳”旨在推进维也纳成为智能研究和技术方面的领先城市,其中气候和能源问题是诸多“智慧”解决项目的重中之重。

在城市规划方面,推进空间规划和基础设施的智慧、绿色结合。“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关注空间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与正在制订的城市总体规划无缝对接,约束城市快速扩张,实现能源节约和零碳排放进程。首先,关注城市人口高速增长对住房和基础设施提出的多样化要求,引导未来城市规划必须先关注能源利用效率,保证城市能充分满足更多人口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其次,在能源利用增加的基础上,对气候保护和城市环境质量提出新要求,并在城市总体规划评估报告中提出相应目标和行动,包括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有吸引力的城市设计、绿色开放空间等。最后,确定两种发展路径,以推进“智慧与绿色”融合,一方面,对现有的能源设施、交通设施等进行智慧改造,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水平;另一方面,在新城开发新的示范项目,如阿斯本(Aspern)湖畔地区建设能源利用和提升效率的重点应用示范工程,已成为欧洲最大的气候保护示范工程之一。

在环境保护方面,推进多个领域智慧应用和改造。“气候保护计划”是维也纳推出的最全面的环保计划。第一期计划自1999年至2010年,城市成功实现年度减排310万吨二氧化碳的目标。根据第一阶段经验,维也纳市议会在200912月更新气候保护计划,以充分与“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融合。通过高新科技的智慧改造,新一期计划至2020年,涵盖37个领域、385项措施,包括能源、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废物管理、农业和林业、自然保护和公共关系等。维也纳市议会还颁布了“维也纳市政能源效率计划(SEP)”,为消费者提供依据能源政策的消费导向,解决所有重要的消费领域问题。

在建筑物改造方面,以智慧项目提升排放与节能标准。维也纳有94万套住房,其中城市政府拥有22万套,非营利性住房企业拥有18万套,剩下的为社区住房。数量庞大的社区和非营利性存量住房,是实现基于生态导向的可持续发展住房政策的先决条件。“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推出一系列改造措施,通过智慧建设提升建造和翻新建筑环境标准;保持热电联产的优良选择,实现工业余热和生物质能等热废物回收利用;制订全球顶级的新住宅建筑用地总体能效标准;城市更新改造着力推进节能改造、平屋顶绿色改造等工作。

在经济生产方面,以鼓励生态购买支持环境友好生产。维也纳代表着奥地利最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欧洲也处于领先地位,受聘于第三产业的员工超过八成。由于缺少大型工业项目和大型生产基地,维也纳能源消耗比重相对较低,仅为全国的12%。由于奥地利为市场经济国家,在“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中,维也纳更多倾向于支持面向生态的政府采购,通过“维也纳生态购买”计划,鼓励企业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支持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采用更加生态环保的生产手段。

在交通设施方面,以智慧改造项目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维也纳拥有全球最高密度的公共交通网络。“维也纳Linien”为当地提供快速、安全和环境友好的城市公共交通。通过智慧交通改造,包括对地铁、有轨电车、城市轻轨及公共机车的实时信息查询和社交联系、区域能源消耗测量、环境数据收集、实时交通需求管理等功能升级,维也纳拥有了更好的基于城市需求的强大的公共交通产品(系统)。此外,城市交通总体规划也体现出维也纳战略型的交通理念,制定明确的交通运输政策,充分考虑地方、区域和全球发展优先次序,特别是城市交通面向“新欧洲”开放、管理和处理长距离交通运输且不影响维也纳居民生活质量,都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需要更为智慧的高科技手段解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随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交通拥堵、雾霾等问题日益突出,绿色城市建设已成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部分突出困难需要通过强化创新性思维和突破性工作予以克服,才能真正地实现推进。

在“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中,特别成立了维也纳公共规划局,主要负责和保障城市绿色长远的发展过程,不仅关注能源效率和技术导向,更涉及可持续发展、多元化、资源利用效率、合理空间布局及经济发展等方面主要工作,统筹绿色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等。

推进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同城市总体规划融合,实现理念、技术和平台统一。在维也纳看来,绿色城市是理念,气候保护和能源利用是具体工作,智慧城市则是最好的工具框架。参考“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的经验,绿色城市与智慧城市结合应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推行新技术改造项目,提升城市既有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和排放标准;二是在新城区开发新的绿色智慧示范项目,注重新技术应用(包括生产和排放)、污染监测、节能改造、废物管理等方面,最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水平。其中,智慧技术应体现在城市各领域的系统性绿色改造中。

此外,绿色城市作为一个新的宏伟理念或技术范式,需要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支撑平台。“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特别关注能源效率目标与未来城市发展规划空间相结合,其愿景、路线图和行动计划也与2014年制定的城市总体规划密切相关。推进绿色城市建设需要充分考虑与城市总体规划对接,才能克服其领域与能力局限,在环境保护、建筑物改造、经济生产、交通设施等各领域,都形成相应的智慧改造和绿色标准,最终形成长期的绿色城市发展道路。

以智慧、绿色技术提升经济产业,改善节能减排状况,顺应新一轮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在“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中,鼓励企业以智慧技术推进生产转型与制造升级,包括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支持。政府通过采购利用智慧技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环境友好型企业的产品等措施,很好地实现了智慧、绿色技术与产业升级相结合。智慧城市和绿色城市建设不该单纯在某个领域发展,而应全面带动社会各领域转型和升级,带新能源、新材料、自动化控制、节能减排等技术全面崛起,开发出相应的市场,并从经济产业升级中实现反哺。

以智慧技术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效率,推进公共服务水平。针对城市能源、公共交通、医疗服务、行政办公等公共服务需求动态变化较强的特点,通过智慧技术实时监测和信息发布,调节社会需求,实现与社会公众有效沟通,将更好地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效率,深化绿色城市建设的内涵。

 

2、都市圈时代来了

来源:经济日报    2019年03月01日

 

《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通过发挥核心大城市对周边中小城市、小城镇和特色小镇的带动力,提升城市群竞争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我国都市圈发展现状如何?都市圈发展有哪些新趋势?影响都市圈发展的藩篱怎样破除?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发展条件已经具备

《意见》指出,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学术委秘书长冯奎告诉记者,都市圈发展是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一般性规律和普遍现象。美国、日本、欧洲国家一线城市都已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都市圈。近年来,美国、英国、日本的人口仍然在向纽约、伦敦、东京等都市圈集中,在都市圈内部仍然出现人口向核心大城市集中。

“综合中外城镇化发展的规律来看,都市圈发展的四个条件中国都已同时具备,这是判断中国城镇化进入都市圈时代的主要依据。”冯奎表示。

第一个条件是城镇化率超过50%,进入城市型社会。城镇化率超过50%以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核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开始加速形成都市圈。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0%2018年底达到近60%。目前,中国许多大城市打出都市圈发展战略,通过都市圈这种方式建立“朋友圈”,实现“软扩容”是大势所趋。

第二个条件是核心大城市已经足够强。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为引领,其他30座至50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构造已初具雏形。

第三个条件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较为充分成长。长三角、珠三角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数目多、质量高,有利于充实都市圈的内容。除了建制的城市,一批特大镇、特色镇的成长,为未来都市圈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四个条件是高速公路和高铁通勤发展迅速。最近,轨道交通项目加快审批并进入规划建设程序。轨道上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其他都市圈正在加紧形成,半小时通勤圈、一小时交通圈的提速,将为中国都市圈大发展创造条件。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院长顾强认为,我国城镇化呈现出都市圈化新特征。以上海都市圈为例,长三角地区人口以上海、杭州为核心集聚连片分布,上海都市圈城市核在2010年—2017年间人口增量为64万人,同期外圈层人口增量接近城市核增量的2倍,高达125万人,昆山、江阴等节点性城市人口均超过150万人。珠三角地区同样呈现出人口加速外溢的特征,人口在广州、深圳间连绵分布,外围的东莞、中山等均为百万人口级城市。

“以都市圈为统计单元的GDP、人口、投资、创新要素等各主要指标显示,都市圈已成为各类发展要素在空间上聚集的主要载体。”顾强说。

顺应未来发展大势

冯奎认为,都市圈发展是未来30年的发展大势。以核心大都市圈带动城市群发展的战略,在引领国家发展和赢得全球竞争中具有重大意义。

专家表示,从中长期看,只有大都市圈建设才能快速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在短期内,加强都市圈建设的相关投资最为有效,因为通过人口集聚可以释放国内消费需求。

“根据测算,在核心大城市周围50公里范围内,GDP增长潜力比其他地区每年高1个至2个百分点。”冯奎表示,在美国,大约一半的GDP集中在约20个大都市圈周围,金融危机之后的恢复也主要靠大都市圈的带动。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热点前瞻论坛上,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由于规模效应、交易成本、物流成本等,大多数产业具有集聚效应,服务、高新技术、金融、制造等更明显,人随产业走,人口自然向城市群都市圈集聚,向经济更发达、收入水平更高、更能提供就业机会的地区流动和集聚,尤其有才华有梦想的年轻人。

任泽平认为,城市群、都市圈比小城镇更节约土地、更节约能源、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符合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都市圈经济不同于行政区经济,它是一种巨大的市场化力量,能够带动区域间、城乡间新一轮产业与人口优化调整。”冯奎表示,都市圈空间结构调整是区域、城乡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冯奎认为,树立都市圈导向,还有利于克服当前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例如,部分超大、特大城市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又如,轨道交通缺乏都市圈意识,导致轨道交通缺乏必要投资效率,也导致都市圈迟迟发展不起来。特色小镇发展布局过多、过滥,导致巨大资源浪费等。

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还有助于提升城市群的竞争力。目前,我国已有19个国家级城市群,其中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城市群就有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等。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其面积达到31.7万平方公里,事实上支撑这个城市群的是武汉大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南昌都市圈等。这些城市群需要立足现实,将发展重点优先放在都市圈上。”冯奎说。

务实推动要素流动

近年来,我国都市圈建设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但是,城市间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

顾强认为,都市圈是一个高度融合的网络状城镇体系。首先是一个强大的“核”,即人口集聚、经济发达的特大城市的中心区,这是都市圈的核心依托;第二是一个延展的“轴”,以交通廊道为载体、链接中心区和周边中小城镇的发展轴线,构成了都市圈发展的主动脉;第三是辐射的“圈”,中心区辐射带动周边城镇所构成的圈层区域,是支撑核心城市发展的广阔腹地;第四是关键的“点”,即都市圈发展腹地中起到关键支撑作用的节点城市,构成了都市圈的新增长极;最后是紧密的“网”,都市圈各城市间存在密切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联系网络。

“都市圈不是简单地把城市群切小一点,而是要更务实地去推动区域要素流动。都市圈是最好的改革空间。”冯奎表示,大都市圈建设涉及一系列重大体制改革。目前,上海与苏州、嘉兴,深圳与东莞、惠州、汕尾,广州与佛山等已在这方面实行了改革,核心方向是打破行政管辖边界进而有效配置资源,涉及规划、土地、人口、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多方面机制创新。这是下一步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这些方面,《意见》明确了相关政策举措,要求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以推动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提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统筹推进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市民化。

顾强预计,到2035年,我国将有70%以上的人口增量集中在都市圈范围内,都市圈的人口迁移也将更理性化。

冯奎认为,要加快都市圈核心大城市培育,并通过基础设施连接以及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发挥核心大城市对周边中小城市、小城镇和特色小镇的带动力。同时,加快实施都市圈地区的乡村振兴。

按照《意见》设定的目标,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3、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按下快进键 短板仍存需因地制宜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9年02月28日

 

今年起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 多地紧锣密鼓立法推进

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按下快进键

  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按下快进键,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按照相关方案,2020年年底,要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近日,上海、宁波等多地紧锣密鼓立法推进。专家表示,以垃圾分类引领的绿色革命转型已在路上,但仍存在收运设施不足等多个短板。应在全面推开垃圾收费基础上加快价费机制改革,缓解财政压力的同时,借助经济激励机制促进垃圾分类减量目标的实现。

  生活垃圾分类大提速

  在顶层设计以及地方实践的推动下,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大提速。从今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早在2017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就明确了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总目标:到2020年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201712月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北京、天津、上海等46个重点城市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并排出时间表。此后,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推进垃圾分类取得积极进展。据了解,上海、厦门、深圳、杭州、宁波、北京、苏州等城市,已初步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体系。

  进入2019年,垃圾分类治理全面按下加速键,多地紧锣密鼓立法推进。

  2019131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将于71日正式开始实施。2019年,上海市将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区域全覆盖,力争70%居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现达标创建。216日,宁波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宁波也成为国内较早对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的城市。

  221日,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召开,确定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垃圾分类不仅关乎环境改善和资源化利用等生态文明建设,也与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等软文化能力息息相关。近年来,顶层设计不断推进,今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力度非常大。”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基础设施不完备等多个短板仍存

  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垃圾分类治理还存在不少短板和难点,覆盖范围有限、基础设施不完备、收费机制不成熟。

  薛涛告诉记者,事实上,垃圾分类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相关试点,但在实践中,慢慢沦为形式主义。典型的是,不少地方增加了两个垃圾桶,一个一般垃圾桶,一个可回收垃圾桶。但投放的时候,基本没有区别,在转运时又归置在一起,没有起到应有效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日前指出,当前,在推进垃圾分类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一些城市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技术层面;全国总体上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还很有限,推进力度还需加大;此外,设施短板依然存在,目前只有少数沿海发达城市的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比较完备。

  薛涛认为,中国的居住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垃圾分类治理。调研中发现,国外多以相对独立的居住房屋为主,垃圾分类和垃圾收费可以更好地结合起来。日本不管是独立房屋还是公寓楼垃圾分类普遍做得较好。我国多采用楼房、公寓的集中居住模式,执法监管难度大,居民参与度也不高。垃圾分类必须要和民众的参与同步。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与国外相比,我们还缺乏完善、细致的公共制度设计,一方面没有规定居民垃圾分类的强制性法律义务,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的权利与义务也不够明晰。差别化垃圾收费机制也有待完善。

  E20环境平台固废研究中心负责人、首席行业顾问潘功也对记者表示,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与垃圾收费制度的成功推广存在密切关系,在完善的居民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推动下,很多国家的垃圾分类收集已发展为成熟的全民行为。目的不在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而在于通过垃圾收费培养市民污染者付费意识,借助经济手段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目标的实现。

  潘功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300多个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各地也陆续颁布了一些与垃圾收费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例如《海南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上海市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广东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办法》等。但目前还没有一部统一规定垃圾处理收费的法律法规,收费制度仍处于起步阶段。

  不少专家还表示,源头减量是当前推进全过程垃圾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另外,垃圾分类产业链迟迟没有建立起来。产业链不能盈利,市场机制就建不起来;市场机制建立不起来,企业也没有参与积极性。

  因地制宜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业内认为,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再利用各个层面,涉及地方住建、城管、市容、环保、交通、国土等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只有所有环节统一管理、协同配合、有效联动,才能形成一个闭合的垃圾分类处理管理链,真正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建议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落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两网融合;以污染者付费为原则,政府、企业、居民共同分摊生活垃圾处理全成本;制定完善的政策确保生活垃圾分类、收费工作的全面开展。

  薛涛指出,垃圾分类需要大量投入,比如,单独收运的设施、处理湿垃圾的工厂等,这对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决心也是一大考验。他指出,应在垃圾分类基础上,加快推进垃圾收费。一方面,缓解财政支出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分类较好的单位和家庭少交费,实现胡萝卜加大棒的激励效应。

  目前,从收缴情况看,环卫部门上门征收的收缴率很低,绝大部分城市的收缴低于五成,乌鲁木齐的收缴情况不足三成,北京市的收缴率未超过五成,广州收缴率较高,但也未超过70%。加上垃圾处理费用标准较低,即使按现行的征收标准足额征收,所收缴的垃圾处理费也仅能补偿垃圾处理运营成本的40%左右,价费机制改革迫在眉睫。潘功建议,

  要用好经济手段。这不意味着单纯使用简单的补贴或者收费机制,要将垃圾分类的成本与收益嵌入到整个社会生产与运行之中。比如,生产垃圾者要从每个环节开始分摊成本,而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者则更多从全链条上分享利润。盘和林说。

4、用心服务一座城 武汉让城市管理走进民心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19年01月10日

   

大江大湖大武汉。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是大武汉努力的方向,也是大武汉未来的标签。国家中心城市、世界亮点城市是大武汉的城市发展目标。一个“大”字显示了武汉城市地域之辽阔、武汉城市的宽容并包,更暗含了城市管理任务之艰巨、城管服务之无穷尽。

如何扭转城管执法给公众留下的“粗暴、野蛮”印象,如何遏制车窗抛物、高空抛物等不文明行为,在完成300多项工作职能的同时如何增进社会各界的理解、赢得市民的支持,成为新时期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武汉城管追求细致、精致、极致、卓越,强化担当作为、增进绣花功夫,进一步转变作风、改进方式、完善机制、建好队伍,服务人民群众,树立良好形象。武汉城管宣传思想工作也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拓展方法手段,成绩斐然。

柔性执法叫响全国 城管群星闪耀江城

宣传创新 树武汉城管形象

近年来,武汉城管另辟蹊径,开创的“柔性执法”叫响全国,吸引了全国各地和中央媒体的持续关注,引发城管形象大讨论。

“亲!吃路边摊不卫生哦!” ……20125月,在汉口三眼桥,30名城管队员对占道摊贩不开罚单、不暂扣,而是举起7块用网络体语言写成的宣传牌作为执法的前奏。经媒体报道,这一举措引起热议。

武汉城管不断创新方法,在执法前后适时采用“眼神执法”、“静默队列式执法”、“献花执法”等柔性执法方式。经过一轮轮宣传,柔性执法轰动全国,武汉城管也成为舆论焦点。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员吕德文认为,柔性执法有利于改善执法环境,有利于进一步转变城管作风、树立良好形象,有利于加深市民对城管工作的理解、加大对执法工作的配合。柔性执法也产生了实效,只要和武汉城管接触过,距离就会拉近。

此外,武汉城管还安排执法队员练摊33天,写下近万字心得。“练摊执法”经当地媒体“曝光”后,受到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面对面》、《新闻周刊》、《焦点访谈》等节目持续关注,《人民日报》连续刊发评论。

近年来,武汉城管与媒体联动,先后开展了“武汉城管十佳队员”、“城管之星”、“城管先锋”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批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品德高尚的典型人物并进行集中宣传,为城管队员树立了标杆。

其中,有家境殷实却吃苦耐劳、以路为家的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武汉市蔡甸区环卫工蒋扣分,有帮扶聋哑摊贩纸笔亲情14年的城管人王金玲,有用一张“婆婆嘴”和一双勤快的手改变9条难管街的协管员黄新春,还有闲不住的“城市美容师”兰本群、大学生环卫工付莎莎、孝心环卫工程卫红、8年“捡回”15个孩子的“爱心妈妈”环卫工陈锁珍、6年劝回5名轻生者的“功勋城管”涂晓珍、3年在清掏公厕时用手挖出10万元的厕管员曹道春……

近年来,武汉市城管战线中的“城管之星” 可谓群星闪亮,才艺之星、仁孝之星、舞蹈之星、歌唱之星、发明之星、敬业之星、篮球之星、诚信之星辈出。他们走进社区,与居民共同演出、丰富社区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担任城市文明的讲师。

武汉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城管之星”评选活动不仅提升了武汉城管服务为民的形象,也多维度展示了武汉城管人多元、鲜活、给力的新形象,提升了社会认同感。

有奖举报车窗抛物 主动作为管好“闲事”

宣传助力 帮市民改掉陋习

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不断攀升、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车窗抛物、高空抛物等现象也越来越多,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还危害公共安全。为遏制此类行为,武汉城管主动作为管好“闲事”,通过媒体持续宣传广泛发动群众,打出“组合拳”。

201210月,武汉城管率先出台办法,鼓励市民举报车窗抛物行为,经查实奖励100元。同时,派出100辆流动视频车、调用中心城区主次干道4000部视频监控抓拍,对被锁定的不良行为当事人处以50元罚款。这一举措引发司机安装行车记录仪热潮,并点燃市民参与的热情。

与此同时,武汉城管采取媒体曝光公车车窗抛物、对拒不缴纳罚款的车主申请司法制裁、百万垃圾袋送车主、持续宣传等一系措施,让车窗抛物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接着,武汉城管又推出有奖举报高空抛物的办法。武汉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宣传整治活动,车窗抛物投诉量锐减,马路上纸团、烟头等抛弃物下降了九成。

有专家对这一系列举措给予高度评价:借助媒体宣传,投入行政成本最少,但市民参与最广,是效果最好的行政管理典型案例之一,也是城管从“执法者”到“管理者”转变的典范。

城市管理转变思路天地宽。武汉城管开展“海选江城最美街景”活动,市民和网友积极响应、参与并上传最美街景照片。组织“探街团”探寻美丽的城市街景,52万网友和读者投票选出50个江城最美街景,经过5020的复赛投票最终评选出“江城十大最美街景”和“十大入围街景”。对此,武汉城管持续宣传,形成城管与市民共同爱护家园和城市的氛围。

“我天天从那里走,也没发现有这么漂亮。经你们这么一拍,才发现武汉的街景真是美!”有市民感叹。

首创“城管聊天室” 开展“三个一百万”活动

宣传互动 加强与市民沟通

从油烟、噪声扰民到占道经营、燃气安全、桥梁安全;从渣土运输管理、垃圾分类到广告牌、建筑物立面整治;从路面保洁融雪、共享单车管理到江面清漂、高空拆违……城管的工作职能近300项,要想把工作做好,离不开广大市民的理解和积极参与。

为加强城管与市民之间的相互沟通、增进城管与市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武汉城管推出一系列宣传活动。

201718日,在武昌起义门,“百万市民接力城管 牵手穿越最美武汉”大型公益徒步活动拉开帷幕,活动在全市12个城区接力开展。在活动中,市民不但感受到大武汉的美丽,还认识到城管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中。

2017226日,“百万粉丝参与城管”活动正式启动,30多所高校的5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线上线下互动。

20174月,“百万大学生走进城管,共建和谐美丽大武汉”主题活动启动,大学生们纷纷走近城管,体验城管工作的艰辛。

2017~2018年,随着“三个一百万”活动的持续展开,广大市民、学生更加理解城市管理工作,城管工作的社会认同感得到极大提升。

2018119日,武汉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启动。垃圾分类公益大使、垃圾分类荣耀家庭、垃圾分类口号征集与评选等活动火热展开,并与“三个一百万”活动互动,形成垃圾分类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氛围。

2018126日,江城天美保洁公司商务区环卫队队长、“2018年江汉区十佳城市美容师”沈伟在第92期城管网络访谈节目《说城管,城管说》中出镜。针对市民吐槽的雨天洒水、洒水扰民等问题,沈伟解释说,雨天洒水会把路面冲洗得更干净。为防路人、行车遭“洗礼”,洒水特意避开上下班的高峰时段,力求实现精细化作业。

武汉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负责人表示,武汉城管非常重视互动宣传,通过“大活动”带动“大互动”,让市民与城管心连心,形成全社会共同爱护城市、支持城市发展的良好氛围。
“两微”粉丝双过百万 年建宣传基地16

宣传阵地 服务延伸无止境

“亲们,本周要降温哦,今年第一场雪可能要赴约了,注意防寒保暖哈!对喽,告诉亲们……融雪盐、防滑袋等各项物资充足。” 126日,武汉城管官方微博发布温馨提示。该官方微博关注人数已达153万。2012年至2017年,微博上先后开展了“海选江城最美街景”、“海选江城最美社区”、“十佳城管队员评选”等活动,引起中央新闻媒体的关注,共有数千万网友参与。2017829日,视频“洪山区环卫工为了圆女儿体操梦,吃7年挂面”累计观看超8000万次,荣获“最佳亲民奖”、“年度影响力微博”、“年度创新政务机构”等奖项。

在短短2年时间里,诞生于20161129日的武汉城管官方微信已成为与民互动、服务民生的重要平台,粉丝量已达130万。对于违法建设、施工扰民、商业噪音等问题,市民随手拍摄照片并通过微信上传后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解决。点击 “便民服务”、“公共公厕”两个子栏目,周边公厕的实景照片、距离、方位等信息就会一一显示出来。“找停车位”、“安全气站”、“路桥提醒”等子栏目也都紧贴民生。

今年65日,武汉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首个城管宣传示范基地在江岸区百步亭怡康苑302栋架空层落成开放。基地设有“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城管之星 闪耀江城”等展示区域,还设有垃圾分类、智慧城管、专项工作等宣传板块,通过图片、文字、漫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了武汉城管的职能分类、创新探索、服务举措,吸引居民驻足观看。居民杨建说:“武汉城管工作做得越来越好,为老百姓解决了不少困难!”

今年628日,武昌红色城管示范基地落成开放,几代城管人齐聚一堂忆初心、话使命。921日,蔡甸区城管宣传教育基地建在拥有2200师生的蔡甸区第六小学,设置了以“建设生态文明,实行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宣传展板,并通过开设垃圾分类课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环保卫生知识并把垃圾分类习惯带回家。1017日,洪山区将城管宣传教育基地建在小区游园,通过设置垃圾分类科普趣味游戏互动栏,以游戏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传播垃圾分类知识。黄陂区则将宣传示范教育基地建在人气爆棚的木兰山风景区。目前,武汉城管首创的宣传示范教育基地已建成16个。武昌城管正在进一步打造“流动示范教育基地”。

武汉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信息宣传教育处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武汉城管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通过媒体集中宣传、与市民面对面沟通互动、城管宣传教育基地建设等,大大提升了城管队伍形象,加强了城管与社会各界的互动交流,增进了理解、获得了支持,为共建美丽大武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5、厦门:提高城市承载力 提升人民幸福感

来源:福建日报    2019年03月21日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这样的海绵城市建设图景,在厦门已成为现实。作为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311日,厦门迎来“大考”,由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组成的联合专家组来到厦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现场复核,并对厦门作出了如此评价。

以海沧马銮湾和翔安南部新城为试点,三年多来,厦门探索走出了一整套完整的老城区和新城区不同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完成了一系列的流域综合整治,消除6处黑臭水体,新建221公里的雨水管网,改造151个老旧小区,整治123处城市内涝风险点和积水点……

提高城市承载力,提升百姓幸福感,提速百年城市建设。高颜值、高素质的生态花园之城,正以日益清新雍容的姿颜,款款走向未来。

敢闯敢试付诸实践

从“试点海绵”逐步提档到“全域海绵”

“从未来的城市发展角度出发,我们不想局限在试点区,而是全市都要按照海绵城市理念要求来建设,这是我们提高厦门城市承载力、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重要举措。”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局长龚建阳说。

从“试点海绵”到“全域海绵”,除了勇气和底气,更需要大量的创新举措和城市智慧。事实上,三年多来,带着这样的理念并付诸实践,在厦门,海沧新阳主排洪渠已消除黑臭,正在逐步恢复水生态及周边自然生态,7处内涝点都已完成治理;翔安鼓锣流域通过构建“海绵骨架”及源头海绵建设,已形成较为完整的连片海绵成效。

来自厦门市海绵办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三年来,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总面积35.4平方公里,其中,海沧马銮湾试点区试点面积20平方公里,翔安南部新城试点区15.4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底,完工项目196个,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面积32.544平方公里,全市黑臭水体现象消除,城市内涝问题基本解决,热岛效应有效缓解,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明显增加,城市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落实绿色发展,海绵城市建设作为重要举措和国家战略,早已成为解决城市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及水资源一系列问题的新趋势、新方向。而在厦门,海绵城市建设更成为优化升级城市功能、破解土地资源有限、资源环境容量小等发展瓶颈的有力武器,在“生态立市”的厦门,这样的探索已深深熔铸到城市的血脉之中。

老城区治理黑臭水体

探索修复健康水生态系统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连片的工业区,在海沧马銮湾试点区,承载着大量的厦门工业企业,经济产业辐射漳泉,产城融合日益国际化,正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湾区,但也面临着高负荷开发后区域内大量工业企业与城中村给流域带来大量污染负荷的城市难题。

城市建成区、老城区的海绵城市建设难点是全国性的课题,如何破解?

新阳主排洪渠黑臭水体,曾是国家部委督办的黑臭水体。几天来,新阳主排洪渠依岸而建的生态小公园内,漂亮的红色走道上,项目工程负责人陈振期一直忙着接待前来参观项目的国内同行。吸引他们纷至沓来的理由只有一个——这个昔日闻名的黑臭水体如何华丽蜕变,重现“水清岸绿鱼游”的城市美景?

“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为了长制久清,需要这样的系统治理方案。针对末端的新阳主排洪渠黑臭水体,新建调蓄设施及截污管网解决村庄污水排放和面源污染问题、大量清淤25.9万立方米,实施人工水草、曝气、雨水台地、绿岛等生态修复,有效提高水质及环境质量,新建一体化处理设备进行补水和活水提质。

通过综合整治,新阳主排洪渠如今已顺利消除黑臭,水质明显提升,正逐渐恢复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根据2018年开展的群众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马銮湾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满意度达到了94%

厦门烟厂西区公园因为引入了海绵城市改造工程创新理念,这里的雨水花园,甚至成为当地的一大景观。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海绵工程师揭小锋说,厂区采用涌泉式陶罐出水口和雨水陶瓷灌溢流罐,雨水经过雨水花园的渗透、滞留、调蓄、净化作用后,再通过雨水陶瓷溢流罐排入雨水管道系统。这样做达到了削峰防涝、错峰排放、削减面源污染的目的,从源头上实现降污减排,还改变了传统的伤疤式、膏药式溢流设施,打造园林小品,也为城市景观增色添彩。

揭小锋表示,未来还考虑引入3D打印技术,结合企业文化和周边环境进行定制设计和生产,如溢流球雕塑、溢流烟斗等,使海绵设施更加丰富多彩和妙趣横生。

据了解,马銮湾试点区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作统筹,从全流域、全系统的角度解决了传统城市发展遗留的水体黑臭和内涝问题,深入改造工业厂房、建筑小区、公建设施、市政道路等源头减排项目105个,全面开展市政管网清淤、截污、扩容改造工作,并新建调蓄设施,尽可能地在岸上就将污染截住、把雨水留住,不仅有效缓解了新阳主排洪渠的水环境外源压力,而且同步消除了7处历史涝点,总结出了建成区一套完整的黑臭水体及内涝综合整治经验,为全市其他建城区提供了优质样板。

新城区梳山理水造地营城,寻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路径

老城区要改造提升,新城区如何汇就蓝图,建设新型海绵城市。

33日到310日,下了整整一周的大雨,翔安南部新城新建的科技中学内,红色的跑道、整齐的透水路面、青翠满眼的校园,丝毫看不到积水的痕迹。

项目负责人李运杰介绍,学校海绵项目分为两个汇水分区,根据径流量分析,采用了透水铺装、下凹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海绵城市措施,雨水通过汇流和转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场地内的海绵城市措施进行渗透、储存、调节,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将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最大化,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

翔安新城试点区大部分区域虽尚未开发,但是初期传统的开发建设已使水面率呈逐年减少趋势,亟须转变新城开发模式,尽快保护并修复自然本底,寻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径。

厦门市海绵办工作人员介绍说,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新城试点区先“梳山理水”,划定蓝线绿线,严格保护水系、绿廊、低洼地等大海绵体,打通行泄通道,留足调蓄空间,控制水文竖向,确保城市良好的自然排水基底;接着“造地营城”,精细化管控地块、道路等小海绵体,严格雨污分流,让“雨水地面走,污水地下走”,从雨水收集到最终排放实行全流程环环把控,严格控制入河面源污染,再辅以系统保障,开展生境营造、内源治理、活水提质等工作,留足水,留好水,实现水环境的良性循环。

通过长期管控与近期修补相结合,以保护自然生态格局为先,合理控制开发强度,从源头上避免了传统新城开发建设模式下所面临的水方面问题,翔安新城试点区全面建成了水城相融、人水相依的海绵新城,其规划建设管控经验已为厦门市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厦门生态宜居新城建设的典范。

 

 

 

注:本资料搜集来源均来自于互联网公开信息,版权及责任归原媒体及作者所有,本资料仅供阅读参考。

 

 

 

(仅供参考)

 

 

 

 

 

 

 

 

 

 

 

 

 

 

 

 

 

 

 

 

 

 

 

 

 

 

 

 

 

 

 

 

地址:西安市未央路145

网址:www.xalib.org.cn

邮编:710018

电话:029-86521355-8202

传真:029-86521358

邮箱:xt_ckzx201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