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

  • 发布时间:2018-05-04
  • |
  • 作者:暂无
  • |
  • 阅读次数:

1、推进管理智能化 苏州“城市大脑”建设成效明显

来源:中国智慧城市 2017年8月24日

 

经过五个月建设,目前,苏州“城市大脑”项目已采集、汇聚、清洗、存储了涉及公安、市容市政、交通、旅游、轨交公司等部门、三大运营商以及主要互联网企业的各类数据,累计处理历史业务数据3000多亿条,同时打通了数据实时传输通道,每天汇聚数据6.8亿条。在数据来源上,由政府投资建设的近10万套视频监控已经全部接入,下一步还将逐步接入企业单位自建监控,构建全覆盖、全天候的视频天网。公共安全领域相关的犯罪预测、重点人员再犯罪预测、企业建筑火灾风险预测等应用也已陆续投用。

下一步,苏州还将不断优化“城市大脑”整体架构,拓展和深化应用,更加有力地支撑和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等工作。

 

2海口市推动系列惠民实事落地 创新城市管理水平

来源:海南日报    2017年11月25日

 

  海口推动系列惠民实事落地,创新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市民文明度参与度,有了家园归属感 ,幸福摸得着文明花开遍椰城。

  海口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理念,促进一系列惠民实事落地见效,着力解决城市建设、管理上大量的欠账和短板,推动城市面貌优化、城市功能完善、市民文明度和参与度提升,争取要让老百姓获得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暖人心的实惠。

  惠民实事落地见效获点赞

  “我在社区住了20年,走了20年的夜路,没想到现在路灯全亮了,以前的土路也都变成水泥路,还有了休闲娱乐的场所。”11月24日下午,正在居仁坊社区广场上带孙女散步的李玉芬笑着对记者说道,没想到仅仅两年的时间,自己的生活变化这么大!

  拥有百年历史的居仁坊社区曾经是海口的政商云集之地,但因配套设施年代久远,居住环境不理想。“以前门口马路窄不说,还坑洼不平,电线也搭得到处都是。”李玉芬说:“新铺的青色火山石地砖、粉刷一新的墙壁、随处可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让我们社区也成为了一个景点。”

  不仅如此,距离社区几百米远的西庙农贸市场也变得焕然一新,社区旁边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更是大大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两年多的时间里,海口改造小街小巷2615条、86条小巷实现亮灯、40处15分钟便民生活圈遍布全市、42家农贸市场环境大变样……海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创文就抓住什么、改进什么,下大力气补齐民生短板。如今,一件件群众期盼的民生实事落地见效,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疑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管理树标杆 满意度提升

  两年的“创文”过程为海口注入了新的血液,也让文明之风融入其中。

  11月23日早上,在海口沿江三路集贸市场内的一个禽蛋类摊位上,摊主谢善明一边麻利地摆弄着鸡蛋,一边招呼客人。打了十多年“马路游击”,如今他终于可以“正当”地摆摊了。

  “创文”工作刚开始,谢善明非常不情愿,内心也非常焦虑,“摊位没了,我们一家的生活怎么办?”然而这种担心并没有持续太久,在辖区街道办、居委会的帮助下,谢善明和妻子在沿江三路集贸市场内终于有了一个固定摊位。如今,每天卖完东西,谢善明都会将自己摊位前收拾得干干净净。“保持干净卫生是我们的责任,现在工作安稳了,日子也越过越好,我们一家都非常满意。”

  文明城市的创建让市民吴忠感到最满意的是政府办事效率的大大提升。“前两天看到小区门口的共享单车乱停放挡住了道路,然后给‘12345’打电话反映,回家时就发现乱停放的单车全部被整齐地摆放在了电动车停车位,不得不说这样的效率真是高!”

  在创建过程中,海口不断创新推动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健全文明创建管理长效机制,通过让市民感受文明创建带来的可喜变化,进而让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市民满意度大大提升。

  幸福有实实在在的质感

  看到城市变得越来越好,市民越来越文明,许多市民愈发产生了一种归属感。

  今年26岁的何文芬现在在一家企业上班,两年前她从武汉来到海口,“刚来时海口电动车到处乱窜,一些街角处也有垃圾。当时还在想干脆干几年就回去吧。”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两年的时间海口的变化这么大,垃圾死角不见了、绿化多起来了、每个人都更友善了。“现在越来越喜欢海口这座城市了,也舍不得走了,在这里生活很幸福。”

  让人欣喜的是,城市每个人的主人翁意识也越来越强,真真切切把海口当成了自己的家。中午1时许,陈明健开车行驶至大同路,在一个斑马线前,他习惯性地停下来让行人先过。“不仅城市要文明,作为每一个市民更要文明。以前开车总是赶,和行人抢道,想想也挺危险的,我也不急这几十秒的时间,不如就停下来等一等。”他告诉记者,有一次他等一位老人过马路,老人还朝他招招手表示感谢,让他感触很深。“或许这就是文明的力量吧。”

  “斑马线前,不管有没有红绿灯,几乎都是车让人,这是一种安全感,更是这座城市赋予的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市民王欣媛说。

创城不易,守“城”更难。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站在新高度、新起点上,海口将带着这个目标和任务继续前进……

 

3、济南实行网格化管理,实现创城“全覆盖”

来源:齐鲁晚报社      2017年11月21日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是民意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建设‘品质市中’的必然要求。”在市中区主要负责人看来,作为中心城区,市中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任务艰巨、责无旁贷,怎样让文明从“表皮层”渗到“骨子”里,把工作从纸面上“创”进百姓心坎里,市中区做足了文章。

在创建过程中,市中区秉承为民理念,在全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实现创城“全覆盖”;为了更好地落实相关政策,建立了问题倒逼机制,严查履职不力的行为,并对其打“板子”;除此之外,市中区还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举全区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同心同力实现创城“全覆盖”

5月2日下午,市中区创建文明城誓师大会在济南大厦2楼礼堂举行,会议认真分析了创城工作形势、梳理总结存在的不足和部署安排迎评工作任务,并将《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到各个具体部门。

市中区作为省会中心城区,是创城工作的主战场和主阵地之一,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创城工作由市中区委、区政府牵头抓总,区创城办统筹调度,各街办、各部门要按照市中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15-2017)》目标责任分解,定项目、定人员、定目标、定责任,严格落实街道对圈、部门对线、人员对点,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是民意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建设‘品质市中’的必然要求。”市中区委书记宋永祥表示,“全区上下要以奔跑的姿态、战斗的状态、必胜的心态,思想上要认识到位,责任上要明确到位,行动上要落实到位,全员、全力、全速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场攻坚战。”

“全国文明城市”是含金量最高的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金字招牌。市中区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城理念,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与“品质市中”建设相结合。   

“对照创城测评体系,市中区在城市环境、公共秩序、市民素质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市中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书信称,各街道和有关部门将严格落实网格管理责任,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和移风易俗工作,继续加大户外广告、市政设施改善、  河道管理、绿化水平等工作力度。

以全区城市管理网格化为基础,把创建责任落实到每个网格、每个岗位、每个责任人,确保每项任务有人管、每项责任有人担。“对各街道、各有关部门在创城工作中履行职责、推进工作、完成任务情况,进行高密度、多轮次的督导检查,督促有关街道和部门对存在的问题迅速整改,不放过任何一个盲区死角,使创建工作实现全覆盖。”王书信表示。

不落实挨“板子”严查履职不力

6月10日上午,市中区召开文明城市创建推进会,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查找工作薄弱环节,对创城工作进行再发动、再部署、再落实,坚持责任倒追,对于履行职责不到位造成丢分的,问题出在哪里,责任就追究到哪里;分丢在哪个环节,责任就追究到哪个环节,真正把“板子”打到人身上。

“创城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责任、是使命,必须要干成干好。”在市中区,创城工作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每人都是参与者和践行者。市中全区上下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城工作的重要性,在任务落实上心往一处想,动员一切力量,调动一切资源,引导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等各方面力量,打一场创建文明城市“全民之战”。

“我们的创建工作距离文明城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通过看片红红脸、出出汗,让大家正视差距和不足,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针对片中暴露出的问题,市中区委书记宋永祥表示,“下一步工作中,要坚持对标运作、对责到人、对事实干、对效巩固,在工作落小、落细、落实上狠下功夫,全员、全力、全速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场攻坚战。”

市中区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破坏城市形象的现象和行为、创城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城市顽疾”等问题,召集有关街道、部门进行点评分析,责令涉及到的街道、部门对号入座,主动认领,相关街道和部门并做好情况反馈。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市中区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和区文明办将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各街道、各有关部门在创城工作中履行职责、推进工作、完成任务情况,进行高密度、多轮次的督导检查,督促有关街道和部门对存在问题迅速整改。

除此之外,市中区还充分肯定市民巡访团的作用,坚持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定点与不定点相结合、暗访与明查相结合,对各街道环境卫生、公共秩序、公益宣传等创城重点事项进行巡访测评,测评结果将进行排名,并在手机报上予以公布。

全区上下“一盘棋”助推创城

向东方美郡、中海国际等违建“硬骨头”亮剑,取缔“三八大集”、胜利大街小吃街、民权大街集市等占道马路市场,围剿空中“蜘蛛网”整治“杆线乱象”……市中区将创城“痛点”逐一击破,同时探索出一套“市中特色”长效机制保持整治效果。  

为进一步将创城工作推向纵深,市中区在重点上再突出、措施上再强化,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创城实地迎评作为创建工作的当务之急,着力抓好重点点位、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创城工作,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查缺补漏,同时聘请第三方对全区创城工作开展不间断模拟测评,确保创城高标准严要求扎实深入开展。

为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市中通过开展全方位、广覆盖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告牌、电子显示屏、社区(村居)宣传栏等载体,大力宣传创建文明城市应知应会知识、文明礼仪知识、市民文明公约和先进工作典型,推动创建知识、文明规范、成果成效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在全区营造出浓厚的创城氛围。

在责任落实方面,全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市中区级领导加强对包挂街道的创城暗访督导工作,各街道、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创建工作第一责任人,亲自挂帅、亲力亲为、靠前指挥,在创城工作上不讲任何条件,不以任何借口推卸责任,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保障创城工作持续推进,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行动,打好创城攻坚战、突击战,确保在创城“大考”中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如今走进市中辖区,一处处“口袋公园”、街头绿地依次建起,让大街小巷告别往日的沉疴顽疾、喧嚣拥堵;侵占公共空间的马路市场没有了烟熏火燎、环境脏乱,变得规范整齐;老旧小区犬牙交错的违章建筑被拆除,老旧的居民楼粉刷一新……一幕幕因创城带来的变化,体现的正是市中区一个个文明剪影,提交创城这张“民生成绩单”的厚度与温度,让整个城区浸满幸福。

 

4、南京:精细化治理 找回街巷里的乡愁记忆

来源:光明网       2018年01月09日

 

 背街小巷对外是城市的“里子”,对老百姓而言则是自家的“面子”,其面貌如何,直接反映了城市的文明水平、和谐宜居程度。

南京市启动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工程以来,在解决环境卫生问题的同时,尊重街区历史和原住民需求,从精致上下功夫,在特色上做文章,用一个个“微而新”的举措,留住背街小巷的老味道,找回乡愁记忆。

入细入微 小巷换新颜

街边商铺的门牌店招统一换上了咖啡色的网纹背景板,并搭配黑色的字体,简洁明了;道路两旁新设置的非机动车停放处整齐地排列着几十辆共享单车;街道周围空地上新建的绿植区鲜亮清爽……走进位于南京市建邺区的茶南大街,记者看到,通过整治,沿街店铺门牌店招已经集体换上了新装,街道彻底告别了垃圾乱倒、车辆乱停、绿化缺失等“脏乱差”现象,颜值大大提升。

“统一换装,商铺看上去档次提高了,客流量也多了。”茶南大街沿街商铺店主肖金荣说,街巷整治后,他家的眼镜店生意都变好了,仅上个月的销售额就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40%。

“街巷整治并不是全部推倒重建,那样投入成本太高,老百姓也不一定认同。”南京市城管局副局长靳楠介绍,整治按照净化、序化、美化的要求,从细微之处入手,以修补、提升、维护为主,重点满足百姓的功能性需求,达到“净、洁、平、亮、序”的效果。“其中,‘净’‘洁’指沿街立面干净整洁,‘平’指路面平坦,‘亮’指通过维修更换把路灯全部点亮,‘序’指规范街巷停车管理秩序和沿街商铺经营秩序等。”

 截至目前,南京市已有576条街巷完成整治,今年还将实施600条街巷的整治工作。

一路一策 凸显小巷特色

走进南京市迈皋桥街道老街,一座灰墙红砖、圆拱门廊的钟楼便映入眼帘。顺着街道向里走去,每一栋建筑都散发着浓浓的历史韵味。

迈皋桥原叫“买糕桥”,建于20世纪30年代。从90年代开始,这里渐渐变为违建乱搭、污水乱排、杆线乱架的老街。2016年,南京对迈皋桥老街片区实施全面整治,还原老街的历史风貌。“看着现在重现历史风情的街道,总会不禁想起小时候父母带着自己缓缓行走在街上的场景。”住在迈皋桥已有70余年的老人钱伯勋看着如今整治后的街景感慨颇深。

“整治背街小巷,不能同质化。”南京市城管局局长许卫宁说,南京的很多街巷承载着各自的文化特色,因此在治理的过程中不能只追求商业化,更要有精品意识,凸显小巷特色。

为了避免街巷整治“千街一面”,整治启动之初,南京就明确了各街巷的特色和定位,按照“一路一策”的原则进行设计,在不进行大规模动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城市“微更新”,最大限度地保留街巷老味道,留住居民的乡愁记忆。

鼓楼区傅厚岗片区,依托片区内众多“民国建筑”打造的旅游街区,重现了20世纪初的风貌;六合区王家巷根据当地居民多民族的特点,用民族风格浓厚的墙壁喷绘打造出一条“最炫民族风”的小巷……如今,一个个独具特色的背街小巷已然成为南京城独特的风景线。

匠心独运 留住乡愁记忆

“街巷是城市文化重要载体,尤其对古城南京来说,每条街巷都有讲不完的历史故事。”东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崔天剑说,街巷整治应该尊重街巷的原生态和原住民,并结合历史和建筑的功能,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彰显文化特色。

街巷出新,既需要文化依托,也需要管理者的“匠心”。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屠曙光认为,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如果参与人员没有工匠精神,是完不成的。南京茶南街道施工到一半时,发现实际成品和效果图不太一样。导致信息误差的原因很多,施工质量是主因,管理者专业性缺乏也是因素。

今年南京还有600条背街小巷要整治,如何避免类似的尴尬?屠曙光认为,管理者在对街巷进行风格定位时要接地气,尊重街区原生态文化和建筑原有的格局。“因为街区的历史、文化和原住民,共同构成了街区自身的老味道。”

“街巷是文化沉淀下来的载体,涉及建筑学、色彩学等多方面知识。”崔天剑说,因此在对街巷进行整治改造时,既要了解每条街巷的历史,又要弄清每一栋建筑的风格,依据其原有的格局、材质去施工,才能还原街巷的老味道,留住乡愁记忆。

 

5.合肥城市管理进入“大城管”时代

来源:合肥晚报      2017年11月30日

 

进入大城管时代合肥各县(市)区城管委陆续挂牌

      1129日上午,庐阳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庐阳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举行揭牌仪式。合肥市各县(市)区城管委陆续挂牌成立,标志着合肥市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工作迈出重要一步,城市管理迈入大城管时代。

      发现问题有人管

      庐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庐阳区城市管理委员会揭牌,将实现城市管理转型发展,建立规划、建设、管理有序衔接,管理执法高效联动,城乡统筹推进的大城管模式。

      记者获悉,根据合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新成立的城管委将遵循成熟一个、划转一个的原则整合相关职能,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领域大部门制改革工作,做到划转一个、管好一个,切实避免执法缺位或不到位。通过充分发挥职能整合优势,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执法行为全程记录

      市容卫生、园林绿化、市政公用设施运行管理……城市管理领域涉及方方面面。在推进大城管模式过程中,城管委将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充分利用执法办案信息系统、执法记录设备、视频监控设施等技术手段记录执法过程,加强对执法台账和档案资料的管理,实现执法行为全过程记录、可追溯管理。

      这也意味着,在大城管模式下,执法将更加文明、公开透明。

      记者获悉,随着各县(市)区城管委陆续挂牌成立,将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推进执法公示制度,落实七天双公示要求,全面推进行政处罚决定公开,进一步规范、调查取证、强制措施、文书送达、群众公议等行政执法流程,推进行政执法标准化建设。

      城市管理更智慧

      城管委的挂牌成立,也标志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的进一步提高。在全市即将完成的数字城管平台建设中,将实现全市监督、智慧、处置一体化的数字城管系统。

      以数字城管平台为载体,搭建城市管理统筹协调、监督指挥平台,形成高位监督、统筹协调、纵横交错、全域覆盖的城市综合管理指挥调度网络体系。

      同时,城管委还将整合人口、交通、能源、建设等公共设施信息和公共基础服务,形成综合性城市管理大数据,让城市管理更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