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

  • 发布时间:2018-05-04
  • |
  • 作者:暂无
  • |
  • 阅读次数:

1、“神经元”助力上海城市管理精细化 智能技术已在上海多个小区广泛应用

来源:上海市政府网      2018年03月06日

 

熙熙攘攘的上海每天都在高速运转,管线、轨道交通、建筑等也不断向地下和天空拓展,城市管理正面临复杂的新形势,传统的人工手段已逐渐“心有余而力不足”。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精准治理”,已成为城市管理新潮流。

  近日推出的《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本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中,首次提出要建设“神经元”系统。记者实地走访发现,上海精细化治理的手段正在“升级”。智能技术已在上海多个小区广泛应用,从“神经末梢”到“城市大脑”,“神经元”系统已在上海形成雏形。

  “城市云脑”化解“信息孤岛”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城市管理处处长张永刚表示,每一个“神经元”,都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单位,下游是“城市末梢”,对单位内每一块细小区域通过智能感知收集数据,汇集至“神经元”后,再传送给最上游的“城市大脑”,通过智能判断和数据分析,提升城市运营管理水平。

  “神经元”系统建成后,上海将拥有海量数据资源整合成的基础数据库,为“互联网+政务”提供有力支撑,城市治理将更高效,实现城市运营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

  蓝黑色屏幕中央,一颗大脑形状的立体图案正在不断转动,附近区域显示出相应的城市运营数据……这就是在徐汇区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率先试点的“城市云脑”,相当于“城市大脑”。点击鼠标,屏幕上的数据转化成一张徐汇区地图,上方密布橙色与蓝色的圆点,每一个圆点都代表当天需处理的任务。在屏幕另一侧,还能看到任务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具体细节,以及最新进度。

  “自从城市云脑建成以来,收集数据达300余项,比原先增加了一倍多。”徐汇区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副主任卢义耀告诉记者。新增数据包括轨道交通安全巡查、民生事务、安全治理等,未来还将延伸进小区内部,对小区内的违章搭建、物业管理实施监控。据悉,云脑内配套的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平台负责对“云脑”中的城市运行数据细化分析,例如重点区域客流、道路运行情况等。一旦发生大客流或道路安全事故,工作人员能通过监控录像和屏幕数据第一时间发现情况,及时应对。

  面对庞杂数据,“城市云脑”打破部门之间存在的行业壁垒,化解“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实现城市运营数据的深度应用和互联共享。在政务处理中,原先各司其职的政府部门如今被统一到云脑麾下,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避免各部门“踢皮球”。例如,历史保护建筑由当地房管部门主管,修缮需通过部门审批。原先城管部门在接到违法装修投诉时,需先通过一定流程获取是否经过审批信息,往往耽误执法时机。如今只需点开平台,审批信息一览无余,可直接判断是否属于违法装修,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数据也为政策评估提供更精准参考。“原先的决策效果没有具体考核标准,有了智能系统后,所有案情的处理情况、决策推行后的使用效果,都能通过大数据直观体现,决策也能更精准。”卢义耀说,在屏幕上,每一个市民投诉、网格监督员发现的案情均有记录,可以迅速查询到解决状况。

  消防栓窨井盖也实现“互联网+”

  “城市云脑”位于系统上游,下游的“神经末梢”进展如何?作为试点地区之一的徐汇区田林十二村,在去年10月开始“神经末梢”建设,对整个小区实行“互联网+”改造。记者在现场看到,在田林十二村居委会内,有一块巨大电子屏幕,显示小区人流、车辆等实时数据,随意点击一个门牌号,就能看到门外的监控录像。智能系统与监控结合,实现对小区的人口管理,已录入的人口信息在一段时间内未在小区出现,系统会自动推送信息提示民警上门核查。如果检测到超过一定数量的陌生人连续进入同一幢楼,会提示有群租嫌疑。

  高科技人脸识别技术,也已经走近家门口。记者在一幢居民楼底楼看到,一块液晶屏幕取代了传统的对话门禁,只要“刷脸”就能自动开门。田林十二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赵国庆介绍,10月小区智能系统建成以来,至今未发生入门盗窃案件,也基本消灭了群租现象。

  智能感知遍布小区。随处可见的消防栓装上了电子监控系统,通过太阳能供电,自动监控水温水压变化。独居老人家中安装了烟感报警器,与子女的手机APP相连接,一旦发现家中冒烟,就会立即报警。就连小区内的窨井盖,也实现“互联网+”,一旦出现下水道倒灌、窨井盖顶出、水位超过一定标准等现象,就会自动通知工作人员前来处理。

  街道版“大众点评”即将开放

  沿街商铺也是“神经元”的一部分。在静安区彭浦新村内,一眼望去,街面密布着小型商店,50平方米以下的商铺占比约为85%。彭浦新村街道率先给店面挂上了“电子身份证”,只要扫一扫店门前的二维码,管理者就能看到一套完整的数据库,包括业主信息、商铺产权信息、店招店牌等。

  “以前对商铺缺乏跟踪管理,难以及时查处安全隐患。有了电子身份证以后,商铺的所有动态都能实现监管。”彭浦新村街道管理办主任刘超坚表示。

  而普通消费者扫二维码发现,页面会自动进入评价、投诉系统,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商品评价或投诉举报。据介绍,目前电子身份证已在彭浦新村街道90%的区域实现普及,覆盖1800余家商铺。今年3月,其对居民开放的功能将进一步拓展,加入分类和便民服务等措施,计划打造成街道版的“大众点评”。未来,居民用餐消费时,只要扫一扫,就能看到商铺评论、评分星级、照片等信息,电子身份证将成为商铺的信用证明。

 

2、成都建世界城市最长绿道 1.69万公里三级绿道体系打造慢行王国

源: 华西都市报       2018年2月4日

 

 2月3日,冬日的阳光明艳无比,成都三环路娇子立交至航天立交外侧,浓密的树丛里,一条灰砖小道在草地里蜿蜒。周围散落的是各种熊猫的雕塑,有彩色的,也有用植物打造的。

  推着婴儿车的人,牵着宠物狗的人,在小道上散步,和雕塑合照,笑声清亮。这里是成都天府绿道“三环”中的重要一环,熊猫绿道的示范段。很难想象车辆疾驰而过的三环路附近还有这样的休闲之地。

  熊猫绿道、锦城绿道、锦江绿道……治水兴蓉,建设绿道,重现《蜀川胜概图》胜景,一场成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治水铺绿行动正在进行。

  去年9月,成都公布了天府绿道规划建设方案。成都市将按照“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景区化”的规划理念,规划建设“一轴、二山、三环、七带”的区域级绿道1920公里、城区级绿道5380公里,社区级绿道9630公里,全域形成近两万公里的三级天府绿道体系。目前,全市22个区(市)县现已开工建设各级绿道近700公里。

  全球最长  成都建1.69万公里天府绿道

  2017年9月,成都正式公布天府绿道规划建设方案。按照建设大生态、构筑新格局的思路,成都梳理市域11534平方公里生态基底和2800平方公里城乡建设用地情况,结合“双核联动、多中心、网络化”城市格局和“两山两环两网六片”生态禀赋,规划总长1.69万公里的市域三级绿道体系。

  其中“一轴两山三环七带”区域级绿道1920公里,城区级绿道5380公里,社区级绿道9630公里。

  “一轴”指沿锦江从都江堰紫坪铺至双流黄龙溪总长200公里的锦江绿道;“两山”指沿龙门山东侧、长度约350公里的龙门山森林绿道,沿龙泉山西侧、长度约200公里的龙泉山森林绿道;“三环”分别指沿三环路总长100公里的熊猫绿道,依托环城生态带、主线总长200公里的锦城绿道,沿第二绕城高速路、总长约300公里的田园绿道。

  规划还包含走马河、江安河、金马河、杨柳河-斜江河-出江河-临溪河、东风渠、沱江-绛溪河、毗河等河段,总长度约570公里的7条滨河绿道共同组成的“七道”。

  “目前,在全世界的城市中,就市域级别的绿道而言,天府绿道是最长的。”绿道规划涉及团队的专家中建西南院景观院总建筑师、副院长张静说。

  今年计划  建成绿道1600公里

  熊猫绿道,正是天府绿道“三环”中的重要一环。包括慢行交通系统、景观绿化和服务设施,将打造成为以熊猫文化为特色的5.1平方公里环状“城市公园”和现代化、高品质的102公里市域级绿道。目前,该绿道已经建成了75公里。

  “2017年是天府绿道规划建设元年。”成都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去年,成都新建各级绿道共633公里,其中区域级绿道115公里,城区级绿道186公里,社区级绿道332公里。区域级绿道方面,除了熊猫绿道,锦城绿道一期5个标段已全部开工,基本建成绿道40公里,锦江绿道和锦江水生态治理工作已全面启动,清淤工作和样板段建设正有序推进,正在进行绿道一期段的开工准备;各区(市)县按照统一部署,均已启动辖区内城区级和社区级绿道建设。

  据悉,重点打造的亮点线路包括,熊猫绿道全线;锦城绿道中和、玉石、花田三大湿地绿道;高新区天府三街慢行系统;成华区“两轴两带四河四道”绿道网方家河绿道;温江区“田园静享网”北部旅游环线鲁家滩湿地绿道;新都区毗河绿道;郫都区望丛绿道;崇州市桤木河绿道;邛崃市邛州环城绿道等项目。

  2018年,按照之前成都绿道建设总体部署,计划建成绿道1600公里,其中区域级绿道450公里,城区和社区级绿道1150公里。

  2035年  全面建成天府绿道三级体系

  除了超长的慢行系统和森林公园,“巨无霸”天府绿道还能给人们带来什么?

  建成后的天府绿道,将具备生态保障、慢行交通、休闲游览、城乡统筹、文化创意、体育运动、农业景观、应急避难等综合功能,补齐城区市民运动、休闲、文化等公服设施配套短板,将各项公共要素串联形成有机系统。

  “文脉传承、古韵流芳的历史画卷;水润天府、绿满锦城的文化荟萃”,以环城生态区主干绿道作为枢纽,构建起“一轴二山三环七带”的天府绿道体系,将结合现有历史文化资源,每条道路都将彰显出各具特色的文化元素。

  绿道能够满足全面健身和各种赛事的需求,一期建设将建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健身设施等1050处。马拉松、徒步、自行车、定向越野、登山、轮滑等项目也可以在绿道上举行。

  休闲功能更不必说,沿途将打造各种景点。比如锦江绿道的伏龙开源段将打造养生文化度假体验区,古蜀乡愁段将打造乡村亲水休闲度假区,而千年画卷段将打造时空画卷观光体验区。

根据规划,2020年建成840公里“一轴两环”绿道,建成城区级、社区级绿道共2400公里;2025年建成“一轴两山三环七带”1920公里的区域级绿道,建成城区级、社区级绿道8680公里;2035年全面建成天府绿道三级体系。

 

3、“科技+法律”助力国家级试点城市柳州城管改革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8年03月11日

 

   今年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安部、环境保护部等6部委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柳州、济南、广州等15个城市开展城管改革试点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城市管理领域综合执法。

  作为国家级试点城市,柳州在城管改革中不断探索。占道经营一直是城市管理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在查处违法占道经营行为时,城管执法人员通常采用暂扣物品的方式规范经营者行为,但时常引起矛盾冲突。

  为了解决城管执法执行难的局面,有效化解执法矛盾,柳州市城管探索出“非现场执法”+律师驻队的新模式。

  唐作斌介绍,“非现场执法”即在执法过程中对当事人违法违规进行宣传教育,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限期改正,并通过录像、拍照等方式将违法行为进行取证。在下次执法过程中,如发现当事人逾期没有改正,执法人员才下达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拒不履行义务的,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同时,城管部门聘请律师队伍配合日常工作,保障在整治中更具公平性、规范性、合理性,不断提升执法水平。

  此外,为提升科技化城市管理水平,柳州城管部门率先在广西成立了首支利用无人机服务城市管理的专业队伍,开启城市管理高空巡查、信息采集、协同作战等工作。

  此前,执法人员巡查工地容易存在视线盲区,而采用无人机航拍手段,裸露黄土是否覆盖一目了然,监控和取证手段更为高效便捷。截止至今,柳州市利用无人机发现各类违法违规案件494起。

  目前,柳州市已将交警部门、住建部门部分行使权移交至城管部门。2017年,柳州市城管部门行使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全部行政处罚权立案5676起,结案4989起,罚款4944起,罚款金额1915280元;行使公安交通管理方面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人行道上侵占道路的行为的行政处罚权立案5123起,结案5070起,罚款5066起,罚款金额608500元。

  接下来,柳州市已出台相关改革试点方案,集中行使环境保护、水务管理、食品药品监管等5方面16项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城市管理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城管体制改革要以民众的希望为出发点,提高民众的幸福感。”唐作斌说道。

 

4、贵阳将建智慧环卫管理大数据监管平台

来源:贵阳日报    2018年03月27日

 

近日,记者从市城管局获悉,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市城管局将深入推进大数据与环境卫生管理、市政设施管理、违法建筑监管等工作深度融合,于今年内启动智慧环卫管理大数据监管系统建设。

市城管局将围绕智慧城管体系建设目标,依托城市管理大数据平台,全面启动环境卫生管理、市政设施管理、违法建筑监测、渣土运输共享服务等大数据运行监管系统建设,优化和完善城市网格化管理,依托城市管理“百姓拍”系统,建立“全民网格员”工作机制和奖励机制,打造全民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管理智能化系统。

今年内,我市将启动智慧环卫管理大数据监管系统建设,针对城市环境卫生部门的日常工作和业务特点,对相关数据实现自动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该系统将包括垃圾清运、清扫保洁、餐厨垃圾清运、业务巡检等7个子系统。

其中,垃圾清运管理子系统主要针对生活垃圾、粪便、餐厨垃圾、建筑垃圾、污水雨雪等的清运、处置过程和结果,进行智能化跟踪监管,同时收集垃圾处置信息数据;清扫保洁管理子系统主要针对辖区范围内的社区、路面、公共设施、绿化带、水域、桥梁的二维和三维空间内的清扫清洁全过程和结果的督察督办管理;餐厨垃圾清运监管子系统将实现对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产生量、清运量、处理量的实时在线监管,同时对是否按时收运、是否按照收运路线工作、收运过程是否规范等进行监管;业务巡检管理子系统将被业务监察部门用来监察考核环卫作业质量。

2019年,我市还将启动智慧市政大数据监管系统建设。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建立路、灯、桥、井盖、户外广告、综合管网等市政公共设施信息库,并紧密结合市政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建立路、灯、桥梁、综合管网、户外广告等动态监测系统,通过定期发布基本信息情况,实现对市政信息精细化、空间化、可视化管理。

 

5城市管理再多些精细之作

来源: 昆明日报    20180326

 

“绿色、鲜花、休闲、娱乐、文化、运动”于一体的好场所,在人们的印象里,应该都是规模比较大的公园。但漫步昆明街头,一些小巧的“口袋公园”正走进市民的生活。这些袖珍公园既装点了城市,也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就该这样从小处着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口袋公园”巧妙利用了城市棚改、拆违拆破等腾出来的空间,见缝插绿,用心布局,健身器械和步道一应俱全,提升了市民游览通达性和便捷性,让周围的居民出门享绿,体验繁华都市中的静谧。设想一下,这些如今变成小乐园的地方,如果不是被巧妙科学利用,那极有可能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在我们身边,这样的地方不算少见。所以,城市管理,就是要在细处多琢磨,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像绣花一样精细管理。

  别小看了这些小小的公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是大而空的口号,而是体现在点点滴滴之中。媒体报道,截至目前,昆明主城共有社区小游园143个。与偌大的昆明城相比,这些小游园还是少了些。有关部门还要继续努力,拓展思路,创造性开展工作,建设更多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园”,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